一、黑鱼养殖技术,怎么养黑鱼?
黑鱼,又叫乌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很强、胃口很大、产量很高,曾经成为很多养殖户追捧的水产养殖对象。然而,目前的黑鱼市场行情低迷,不太理想。不过,相信凭借黑鱼鲜美的肉味、丰富的营养价值,好的市场行情迟早可以回归。那么,黑鱼如何进行养殖呢?
黑鱼养殖并不是很麻烦,无非就是做好养殖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做好养殖后期的管理工作。
黑鱼养殖前期的工作
黑鱼养殖的最佳时间是7月初,而在投放黑鱼苗之前,需要选择好优质的鱼苗、建设好鱼塘、做好鱼塘的消毒处理等。这里建议抓重点做好如下三点。
一是,明确池塘养殖的密度。一亩的水面,可投放规格为13~15克/尾的黑鱼鱼苗,一共可投放21000尾。
二是,创造适合的池塘环境。黑鱼鱼塘水深在2米左右,塘埂高出水面50cm。池塘内部水源充足,水质要清新,透明度超过30cm以上。
三是,鱼苗投放前的消毒处理。消毒要趁早,应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需要等到3天之后才可以注入新水。
黑鱼养殖后期的工作
黑鱼投放鱼苗之后,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饲喂和防病两方面。黑鱼属于肉食性鱼类,投放的饵料应该是杂鱼、虾、姗鲜、蛙类等。那么,这一年里面如何去安排具体的投喂呢?
黑鱼在一年生长中吃食量分布是“中间多,两头少”,具体可根据以下具体决定投放量的多少。一是,看水质。鱼塘的水质清瘦可以多投放饵料,反之则少投;二是,看天气。阴雨、闷热、大雨等天气,黑鱼的饵料应该少投,或者不投,而晴天就要多投;三是,看抢食情况。每次投喂,发现黑鱼抢食的时间长,而且饵料台上无剩余,就可以多投。反之则少投。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黑鱼的病害,常见的有水霉病、烂鳃病、车轮虫病、腹水病、腐皮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病等,可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故而建议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好了,以上关于黑鱼怎么养殖?这个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二、黑鱼家庭养殖技术?
场地选择:首先虑鱼池的建立,根据养殖的数量确定鱼塘的面积,可以分开多设置几个鱼塘,分开养殖。建好好就要看水质了,最好PH值是中性或者弱碱性,经常去测量PH值,否则影响黑鱼的生长以及生命;经常换水,出水口一定要设置适合的排水网,以防鱼跟着水流被排出。
鱼苗选择:鱼苗购买回来运输和和投放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鱼苗受损伤,所以鱼池在投放鱼苗前,一定要消毒处理,放置因细菌感染导致鱼苗活性不要甚至死亡,一亩地投放2000尾左右鱼苗即可,密度不宜过大。
饲料:黑鱼主要以小鱼和小虾为主食,每天投食2次左右即可,一周之后,就会出现抢食的情况,说明鱼的活性很高,可适当喂食其他饵料。
喂养管理:根据天气看水中的溶氧量,氧气不够就要增氧机来协助增加水中的氧气,不然鱼饵难以进食,活性不高,不利于生长
三、淡水黑鱼养殖技术?
鱼池的选择。养殖黑鱼,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放养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四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可遮阳。
放养鱼种。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鱼种放养密度要根据饲料和水质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每亩放养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1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亦可放养成龄罗非鱼几十尾,用其孵化的鱼苗供黑鱼食用。
投喂饵料。黑鱼饵料有动物内脏及各种小鱼虾等。有的养殖户用鸡肠投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自己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既可解决饵料问题,又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以多数鱼吃饱为难。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须从小进行摄食训练。初期可将蚯蚓或鱼虾肉糜投放到食台上,将食台吊在水面下20厘米处,引诱鱼苗摄食,待鱼苗习惯于上食台摄食后,再逐渐增加配合饵料。在摄食训练中途不要投喂活饵,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日常管理。早晚巡视鱼塘,查看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可用0.001‰的漂白粉进行泼洒。每半月每亩用生灰15公斤,对水化浆全池泼洒。还要定期冲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四、黑鱼的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在选择养殖黑鱼的池塘时,面积不宜太小,需要采光良好。黑鱼属肉食性鱼,粪便极易污染水源,所以要求池塘排水注水方便,水深为1.5-2m最佳,池塘底部泥厚15-20cm(塘泥太厚会影响后期捕鱼),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塘四周可以适量种植一些水草。
二、鱼苗投放
对于黑鱼的投放规格一般是根据市场商品鱼规格而定,目前黑鱼个体体重为0.7公斤—2.0公斤的最好销售,因此黑鱼放养鱼苗规格为每尾50克—100克最佳,放养密度需要根据饲料来源、饲养技术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每亩投放鱼苗2000尾—2500尾。同时还可以套养花白鲢鱼苗400-500尾(花白鲢投放规格必须比黑鱼大一倍以上,以防被黑鱼吞食)。
三、投饵技术
1.鲜饵料: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鲫鱼等小杂鱼为主,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有养殖户在第二鱼塘养殖草鱼和花白鲢,利用价格较低的白鲢鱼饲养黑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人工配合饲料: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一般黑鱼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
四、日常管理
1.巡池: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每天早晚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1亩)、2500px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调节pH值,三天后,泼洒降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2.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需要每周至少三分之一换水,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五、做好消毒及鱼病预防
1.黑鱼入塘前10~15天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保持水质清新,选用新鲜无病的饵料鱼投喂,投喂前可先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30~60分钟消毒后投喂。每隔15~20天,每亩用25~3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一次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
3.清塘:成鱼池在冬捕之后,清淤排污,彻底清塘,全面消毒。
4.黑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烂鳃病等,治疗以内外相合的方法进行,每亩可用二氧化氯100克兑水全池泼洒,药用恩诺沙星等。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五、求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在我们老家又叫乌鱼,是一种食肉鱼,鱼肉没有刺,味道不错,他们养殖基本都是屋头的农田直接养殖,老家四川,就是平时经常为很多小鱼小虾给他们吃,从里面用细网弄很多小鱼小虾,基本上对水质没啥要求的,那种鱼的生命力很强
六、黑鱼养殖技术与利润?
要注重黑鱼适合生存的温度,湿度,还有水质,如果能够大批养活的话,现在黑鱼市场前景挺不错,利润也是挺高的
七、黑鱼水花养殖技术?
黑鱼的繁殖习性
1、产卵时间:黑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2、性成熟期:黑鱼的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
3、排卵数量:黑鱼的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
黑鱼的人工繁殖
1、繁殖设备:黑鱼的繁殖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米,深1.5米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千克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2、亲鱼选培:亲鱼尽量选择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规格80克/尾以上,体形正常,无病无伤,在池塘中培育,水温15℃以上时,投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经常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
3、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
4、催产方法:池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现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在产卵池中催产的亲鱼,注射促排卵素2号(LRH—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绍基部,每年4月6日水温19℃时第一次注射LRH—A,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LRH—A与HCG的混合药物,注射后放人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
5、人工孵化:受精卵淡黄色,圆形.,卵膜透明,粘性较强。池塘及产卵池中的亲鱼产卵结束后,及时取出带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壳,并轻洗去泥浆、污物,移送至孵化缸,将棕片和蚌壳吊挂在水中。
黑鱼苗培育管理
1、鱼苗放养:采用静水式水泥池进行1龄鱼种培育,每平方米放夏花200-300尾,微流水式水泥池每平方米放300-500尾,年终可达0.05-0.10千克/尾。放苗前,要用2%-3%食盐水浸浴鱼体3-5分钟,以杀灭病菌敌害。
2、饵料投喂:饵料主要是孓孑、鱼糜及小型鱼、虾等。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5%-80%,日投喂2-3次。投喂时以击拍声为信号,使苗种形成条件反射,上浮集群抢食。
3、水质调节:采用地上静水式水泥池培育时,应每1-2天排污一次,同时换水,换水量为1/3,采用地上微流水式水泥池进行培育时,虽然不用专门换水,但要每隔7-10天进行底部排污一次,采用半地上或全地下水泥池不易排污时,可用虹吸法,每隔5-7天清污一次。同时加注新水。
4、拉网分养:每当苗种长一个规格,即每长3.5厘米时,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尽量使每个池子所放苗种规格整齐。
5、巡塘防病:每天早、晚坚持两次巡塘,在巡塘时,注意观察鱼苗的摄食、活动情况和水质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防止鱼病的发生,还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药液。
八、生蚝循环水养殖技术?
第一、这些白色的液体是公生蚝的小蝌蚪,它们会和母生蚝的卵子相遇,孵化成尘埃般大小的生蚝宝宝。近几年来,人们过度捕捞野生生蚝,导致它的数量急剧下降。因此,我们现在吃的生蚝95%都是来自生蚝养殖场。人们会将生蚝养在海边的软王桶中。生蚝六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繁殖,每当繁殖时节来临,工人就会将生蚝放进水温为20到30度之间的繁殖草里游动,从而让母生蚝排卵。这时母生蚝会喷出卵子,公生蚝则喷出小蝌蚪。12小时后,生蚝宝宝就会被孵化出来。当生蚝出生以后,他们会用海水稀释浮游植物混合物,泵送进生蚝容器里。因为这些刚出生的生蚝宝宝十分渺小,用眼睛是无法看到的,只有放在显微镜上才可以看到。
第二、从他们开始孵化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有壳,且会游泳。等待大约半个月大时就会长到1/3毫米长,这时工人就会将它们转移到循环水里,使其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氧气。随着生蚝逐渐。大工人也会将他们转移到更大的瓶子中,等到他们四到六周大时,就可以前往漂浮在港湾中的生蚝养殖场了。在这里,他们会被放进装有循环水的网箱中,让生蚝宝宝食用浮游植物。未来的六周左右,它们的体积会长到大约四毫米,这时工人会用塑料软网袋装起它们,放在金属架子上,接着把金属架悬浮在海里,让它们生活在海里三个月。随着生蚝慢慢长大,工人也会将它们转移到越来越大的软网袋中。
第三、现在他们的平均长度大约在20毫米左右,等到六个月后,它们的体积会是现在的一倍大。接着工人将它们铺在海底,这时不再以长度决定收成,而是要看生蚝的重量。当到了生蚝收获的时候,工人会放下这台前面负责挖你,后面负责输送的机器,他会喷射强大水流,把生蚝从海底冲起来,送入输送袋,随后传输到分拣站。工人则挑出体型达标的生蚝,将其放进筐子里。体积不达标的生蚝和其他杂物会回到海里。接着生蚝会放在装有。紫外线杀菌过的海水槽中静止24小时,将所有的细菌全都冲洗出来,通过这样处理的生蚝生吃起来才更放心
九、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
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它能够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本文将介绍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如何实施。
一、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
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设备和系统,将养殖水体进行循环、过滤、净化,使水质能够循环使用,不断提高水质的稳定性和养殖环境的优越性。
在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 进水和排水系统:通过泵将水从水源引入养殖池,同时将废水排出系统。
- 固液分离系统:利用过滤器、沉淀池等设备对养殖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和去除。
- 生物处理系统:通过添加生物滤床、好氧反应器等设备,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 水质调节系统:利用调节器、曝气器等设备,控制水体的温度、氧气含量、PH值等参数。
- 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和控制水质与环境参数。
通过以上环节的有机结合,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质污染和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二、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 节约用水: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能够高效利用水资源,大大节约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 降低水质污染:通过循环和净化处理,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污染物的浓度,减少环境污染。
- 提高养殖效率: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性,提供更优越的养殖环境,促进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的提高。
- 降低疾病风险:通过对水质和环境参数的监控,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风险,减少疾病的发生。
- 减少饲料浪费: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通过优化饲料供给和回收,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综上所述,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如何实施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
要实施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选址和规划: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址和规划合理的养殖系统,确保养殖池的布局和设备的合理性。
- 设备选型:根据养殖规模和水质要求,选择适合的进水、排水、过滤、净化、调节等设备。
- 系统运行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水质监测、设备维护、污染物处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管理。
-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培训养殖人员,提高其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与专业技术人员保持沟通和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和指导。
-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全面评估水产循环水养殖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在实施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养殖效益和水质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产量和效益。通过合理的选址、设备选择和系统管理,水产循环水养殖技术将为养殖行业带来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十、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构建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模式
在当今世界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养殖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能源消耗以及饲料浪费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寻求新的养殖技术,而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便是其中一种备受瞩目的解决方案。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水循环原理的先进养殖系统。它利用高效的过滤装置和循环系统,将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用于养殖过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消耗。这种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将养殖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节约水资源,还在于减少环境污染。传统养殖方式中,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进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严重。而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精细的处理系统,能够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多个关键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水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核心。它通过过滤、净化、曝气和消毒等工艺,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安全范围内的水平。
-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经过处理的水重新循环利用,确保养殖过程中水的持续供应。这个系统通常包括水泵、管道、沉淀池和储罐等。
- 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装置。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 饵料管理系统:饵料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饵料的投放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投喂导致饲料浪费和水污染。
- 监测与控制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实时监测水质和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系统运行,以保持最佳的养殖条件。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应用前景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它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水产养殖领域,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虾蟹养殖等。
首先,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海水养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海水养殖往往面临水质不稳定和污染的问题,而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和可持续性。
其次,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也具备巨大的潜力。淡水资源的稀缺使得传统养殖方式面临着一定的限制,而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节约水资源的特点,能够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养殖。
此外,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对虾蟹养殖来说也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传统虾蟹养殖通常需要大量的水源和粮食,而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和控制饵料投放量,大大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
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方式,它通过构建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污染的减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高投资成本、技术要求较高等。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相信这些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加大对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促进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