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畜牧 > 蛋鸡到农村去网

提升蛋鸡产量的秘密:为何饲料中多加玉米?

109 2025-03-11 17:24

一、提升蛋鸡产量的秘密:为何饲料中多加玉米?

在现代养鸡业中,饲料的配方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位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爱好者,我发现将玉米适量添加到蛋鸡的饲料中,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这不仅关乎饲料的成本效益,更与蛋鸡的营养需求紧密相关。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玉米在蛋鸡饲料中的作用

玉米是一种富含能量的饲料成分,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够为蛋鸡提供充足的能量。蛋鸡在产蛋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玉米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除了能量,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蛋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营养成分分析

在将玉米添加到饲料中时,我们不能忽视其营养成分。具体来说,玉米的营养组成大致如下:

  • 能量:玉米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在蛋鸡的分娩期。
  • 蛋白质:尽管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豆粕,但与其他谷物相比,它仍能提供一定的氨基酸。
  • 膳食纤维:这种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改善消化。
  • 抗氧化物:玉米中富含的抗氧化物有助于增强蛋鸡的免疫功能。

如何优化饲料配方?

在实际操作中,我建议养殖户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蛋鸡调整饲料中玉米的比例。例如,青年时期可以增加玉米的比例,以促进飞速的生长;而在产蛋高峰期,则可以适量控制玉米的添加量,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蛋白质和其它营养元素。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尽管玉米对蛋鸡有诸多好处,但过量添加也可能带来风险。比如,饲料中玉米过量,可能导致:

  • 营养不均衡:过多的玉米会掩盖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
  • 饲粮油脂含量过高:这可能导致蛋鸡体重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 对消化的负面影响: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结论

综上所述,适量增加玉米在蛋鸡饲料中的比例,能够有效提升蛋鸡的产量和体质,进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任何细节上的调整都需要我们保持敏感和观察,这样才能在养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你可能会问:我应该从哪里开始调整我的饲料配方?建议大家可以从小规模试验开始,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养殖环境和蛋鸡品种的饲料配比。只有不断尝试与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养殖事业更上一层楼!

二、夏天蛋鸡饲料中预混料多加好吗?

夏季预混料根据浓度不同,价格以及跟其它饲料原料的搭配比例也不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预混料,有1%、3%、5%等浓度种类。养鸡户可以根据原料和推荐配方选择不同的浓度。

预混料的搭配比例,在蛋鸡的不同养殖时期,是不一样的。比如:雏鸡一般为6%,另搭配60%玉米,30%饼粕,4%麦麸;育成鸡一般为5%,另搭配65%玉米、10%麦麸、20饼粕。

三、蛋鸡饲料中玉米需要多大粒径?

蛋鸡的饲料中,玉米要占总饲料的一半以上,它基本上是鸡饲料的主食,这样鸡吃玉米的时候就不可能要太大了,玉米太大了对蛋鸡的消化不好,容易不被鸡身体的吸收,还有就是玉米太大了也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鸡万一吃不准若掉了,就吃不着了,所以玉米粒不能太大了。

四、如何有效降低蛋鸡饲料中玉米的水分含量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而玉米作为蛋鸡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水分含量对饲料的保存、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降低蛋鸡饲料中玉米的水分含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实用的建议。

玉米水分的重要性

玉米的水分含量不仅影响其储存性,还对蛋鸡的饲料消化和吸收有深远的影响。水分过大的玉米饲料可能会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 饲料腐烂:水分过高容易导致霉菌滋生,造成饲料变质,进而影响鸡只的健康。
  • 营养流失:高水分会使得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逐渐流失,导致蛋鸡无法获得均衡的营养。
  • 饲料的经济损失:水分含量过高的玉米饲料在市场上难以出售,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 降低玉米水分含量的策略

    为了确保蛋鸡饲料的质量,降低玉米的水分含量是必要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

    1. 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优先考虑那些水分含量较低的品种。例如,一些早熟、高产的品种在生长周期上能够较快成熟,从而降低自然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2. 科学的收获时间

    玉米的收获时间对水分含量影响显著。应在玉米颗粒完全成熟时收获,通常水分含量在20%以下是最佳的收获标准。此外,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收获,以免收获后的湿度增加。

    3. 适宜的干燥技术

    干燥是降低玉米水分的重要手段。在干燥阶段,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 自然晾晒: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将玉米播撒在干燥通风的场地中,利用太阳能尽量降低水分含量。
  • 机械干燥:现代化的机械干燥设备可以高效快速地完成干燥过程,通常干燥到14%以下的水分含量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 4. 储藏条件的优化

    合理的储藏条件可以有效避免玉米在储存过程中吸湿。储存前应确保仓库的干燥通风,定期检查储存玉米的水分情况,适时处理发霉的玉米。

    5. 饲料加工的改善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降低湿度对最终饲料水分的影响。使用一些保湿剂或吸湿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饲料的储存性能。

    结论

    降低蛋鸡饲料中玉米的水分含量,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蛋鸡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收获、适宜干燥、优化储藏和改善饲料加工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饲料的水分含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提升饲料质量,降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五、怎样科学的给蛋鸡限饲?

    一、限制饲喂的目的和作用:1.延迟性成熟。一般可以使性成熟延迟5~10天。2.降低产蛋期间的死亡率。在育成阶段的限制饲喂过程中,可能使鸡群死亡率增高,然而进入产蛋阶段的鸡群体质较强,死亡率则较低,原因是非健康鸡在限制饲喂期间因不能耐受而死亡,防止了多养不产蛋造成的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3.节省饲料。限制饲喂一般可节省10%~15%的饲料。4.控制生长发育速度。可以防止母鸡过多的脂肪沉积,并使开产后小蛋数量减少。

      二、限制饲喂的方法:1.限制饲料喂量。2.限制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作为一般的饲养场,因其饲料直接从饲料厂购入,所以在限制饲喂上采用限制饲喂量的场家较多。

      蛋用型鸡:轻型蛋用型鸡8周龄前、中型蛋肉兼用型鸡3同龄前自由采食,使雏鸡发育正常,身体健康。轻型8~20周龄、中型和蛋肉兼用型3~20周龄喂料量为自由采食的90%。另外,采用低能低蛋白饲料,日粮中每千克饲料含代谢能儿700焦耳,粗蛋白14.6%。还可采取限制氨基酸的方法,使日粮中蛋氨酸、赖氨酸不足,使鸡在育成阶段生长慢,起到限制过肥与早熟的作用。

      蛋用鸡开始限制的时间要看发育与体重。如果到了限制饲喂的时间,由于饲养较差,与标准体重比仍未达到要求,可以延迟限喂的时间,但不能一拖再拖,如果迟迟未能达到标准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太差了,因在饲养管理上找原因,也不要采取限制饲喂,而是让鸡多吃,满足营养需要。

      三、限制饲喂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出雏日期、鸡的发育标准、饲料等条件制定限喂计划。二是要在限喂开始前将病、弱鸡挑出,因它们不能忍受这种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三是食槽数量要充足,喂料速度要快,使所有鸡都有槽位,同时吃到饲料,否则,可能会有25%的鸡群超量,50%的鸡群接近标准,20%的鸡群低于标准,5%鸡群营养缺乏。四是要检查体重,及时调群。限饲开始前,要对鸡群分别抽样称量体重。生长期每周抽查5%~10%鸡数的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来确定饲料喂量。称重时间应固定在每周某天某时进行。鸡群在每月要调一次群,即在标准体重15%范围之内为一群,大于标准体重15%为一群,小于标准体重15%为一群。标准体重群的按正常情况来确定饲喂量,大于标准体重15%的不必减少饲料来减轻体重,而应保持饲料量不变,逐渐使鸡只生长缓慢直至接近标准体重。相反,小于标准体重15%鸡群也不要过多增加饲料喂量,只要比标准群稍微增加一点,即可使鸡逐渐达到期望体重。五是限喂时要注意鸡的健康状态,鸡群患病时应暂时停止限喂。如将限制饲喂与控制光照结合,收效更大。

    六、如何科学合理地添加玉米到蛋鸡饲料中?

    在养殖蛋鸡的过程中,饲料的配方至关重要,而其中的玉米成分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作为一种优质的能量饲料,玉米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能量,还能改善饲料的口感,促进蛋鸡的生长与产蛋。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玉米在蛋鸡饲料中的添加量,并分享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

    七、碎米在蛋鸡料中的应用?

    碎米在蛋鸡料中起到饱满的作用。

    八、饲用玉米与普通玉米区别?

    饲用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栽培用途:饲用玉米主要用于畜牧业,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供动物食用;普通玉米则主要作为人类食用的谷物。2. 品种特点:饲用玉米通常选用生长期较短、产量较高、耐贫瘠、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培育;普通玉米则注重口感、淀粉含量和食用品质等特点。3. 形态特征:饲用玉米一般具有更长的颖柄和较大的颖角,方便机械收割和加工;普通玉米的颖柄和颖角相对较短。4. 营养成分:饲用玉米一般含有更高的粗纤维、蛋白质和赖氨酸等营养物质,而普通玉米则主要富含淀粉和植物油。总的来说,饲用玉米与普通玉米在栽培用途、品种特点、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食用或饲养需求。

    九、饲用玉米保存时间?

    可以存储3-4年。 只要水分低能常温下保存的话就能存3-4年,不过时间长了,容易陈化影响品质.影响口感 因此建议过早食用不要放置太久 另外老玉米最好带皮储存。

    这样可以减少干燥率 建议直接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合适

    十、什么是饲用玉米?

    玉米适应性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高,马齿型玉米籽粒产量一般在400千克/666.7米以上,高产品种甚至超过800千克/666.7米,乳熟期地上部青刈鲜重达4000~6000千克/666.7米;用途多,籽粒是畜禽最常用的精饲料,茎叶是最重要的青贮原料,也可作青饲料利用;品质好,籽粒不仅淀粉含量高,而且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谷类,适时收割的茎叶含糖量高,水分含量适中,易于青贮;玉米无论用作精饲料还是青饲料、青贮饲料,其适口性均非常好,饲用价值极高,故玉米有“饲料之王”之美称。

    玉米高产栽培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耕层深厚、结构良好、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种植玉米。玉米忌连作,所以种植玉米最好与大豆等作物进行轮作。

    (2)饲用玉米应选择适于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马齿型品种,尤其是马齿型杂交一代(F)种植。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甲地的高产品种,乙地不一定也高产,所以不宜远距离调运或购买优良品种。

    (3)深耕和施足基肥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防止玉米倒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加入过磷酸钙等磷肥。

    (4)春季露地栽培玉米在日平均气温超过12℃以后播种,夏秋季期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耕地播种。播种前选晴天将玉米种子翻晒1天,以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和有利于出苗。玉米一般以条播和点(穴)播的方式播种。春玉米或收种子的玉米每666.7米用种2千克左右,4000~5000株/666.7米的密度较适宜;播得晚或用于青贮、青刈的玉米,适当加大播种量,种植密度可增大到6000~7000株/666.7米。种子入土深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

    (5)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补苗。出苗过密,1穴几苗不利于玉米生长和结实,应间成1穴1苗或1穴2苗;出苗不齐或因虫害而过稀(疏)的地方,须移栽或补播,以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一般,玉米在封行前需进行2~3次中耕除草。

    (6)玉米生长发育快,耗肥水多,特别在拔节至抽穗期需肥水最多,生育过程中要加强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贯彻轻施苗肥,重施穗肥的原则,拔节时追肥不宜太多,以防引起倒伏。南方雨水较多的季节要开沟排水;南方高温伏旱季节、北方遇旱时要适当灌溉。

    (7)玉米的病虫害较严重,主要有玉米螟、玉米小斑病等。在玉米病虫害多发的季节,要及时防治。

    (8)玉米抽穗、开花后,晴天上午10时左右到田边轻拍植株顶部雄穗,有利于授粉受精,提高雌穗结实率和种子产量。

    (9)用于青贮的在籽粒乳熟—蜡熟期收割,收籽粒的在完熟后收获。收完籽粒的茎秆应及时收割,用于制作青贮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