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片瑶族介绍?
“两片瑶”——广西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自称“吉努”,俗称两片瑶。他们同四川的羌族一样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留传。至今仍保留著原始、古朴、粗犷、狂野的远古遗风,最为突出的是她们几乎一年四季“衣不蔽体”。
女子上身衣着只有前后两片布,没有乳罩和内衣。前面一片黑布,没有任何装饰,后面艳丽的花纹,下身穿百皱裙、没有内裤。手臂抬起或摆动,高耸的乳房就会全部显现在人们的视野,展现着清新脱俗的瑶族女性千姿百态的柔美。而男子一年四季都着白裤,也称为白裤瑶族。
由于直接从原始社会生活形态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白裤瑶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更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瑶族分支,堪称“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二、瑶族砍牛节全过程?
瑶族砍牛是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
中文名
瑶族砍牛
地理标志
瑶山习俗
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客人们带来的折糯全部码架在铜鼓架的横梁上。低沉苍凉的铜鼓声笼罩着整个寨子。
丧家门口,瑶族匠人们忙着赶雕两根柱头。这两根柱头将要竖立在坟前两侧。柱头上雕刻着简朴的花纹,中部各有一个套环,砍牛以后,牛角就插在这套环里。柱顶各安着一个木雕鸟儿。
棺棂停在屋内,悼念者鱼贯入屋,依次抚棺而泣,感情真挚,哭罢出屋,男人要喝一碗酒。丧家的厅屋里,一溜摆着几十个菜碗,祭悼者轮流进屋,围在菜桌两旁,吃“流水席”。吃过饭或尚未轮到吃饭的人,转围在屋前空坪上,听长者唱“古歌”。古歌大意是瑶家的历史和处世道德之类。
下午四时许,猴鼓声嗄然而止,寨中忽然响起三声鸟铳,预示“砍牛”即将开始。
砍牛场中竖着两根木桩,各拴着一条牛,木桩顶各绑着一根青翠的竹子。这两根竹子将要栽到死者的坟前。据说,这样牺牲才能随死者一起升到天堂。围观人群如堵,人们翘首以待。这时三名枪手上场,朝天又鸣三响铳。祭师应声上场,端着一筐箩米,拖长声调念念有词,一边抓米朝天空扬去,一边说:“尊敬的XX,把您的牛领去吧,您放心地去天堂吧……”。
祭师下场,三名枪手再朝天鸣三响铳。这时,丧家男女披麻戴孝,弯着腰,人人手握一束青鲜的芭茅草上场,鸣咽着朝牺牲走去,抚摸它,向它鞠躬,献青草,场景十分悲切动人,充分表达了瑶家人对牛的深情。
瑶山习俗,砍牛手为两名,由丧家和外家各出一人担任。砍刀要磨七天,磨至吹毛可断的地步。砍牛只能砍牛角后面的牛颈,切忌砍在牛角上。砍牛只可砍三、五、七、九刀,具体砍多少刀,由丧家视情况而定,但须是单数。“哭牛”后,丧家家族长者领砍牛手上场。长者手捧雪亮的砍刀绕场 一周,向参加祭悼活动的众人鞠躬致辞谢,再向牺牲鞠躬致歉,然后庄重将刀授予砍牛手。这时,牛已觉察死亡在悄悄逼近,不安地绕柱子打转、出粗气。场上便骚动起来了,人们大着嗓子吼叫,朝牛扔土块,甚至上去用棘条抽打牛,目的是叫牛更加惊恐万状,乱蹦乱跳,让砍牛手难以下刀或忙中出错,好看砍牛手的笑话。
砍牛是残忍的,牛颈上裂开的口子一尺多长,张开血盆大口,鲜血喷涌而出,在夕阳下闪耀着疹人的红光。丧家往往在这时已动了恻隐之心,第二头牺牲便改用捅刺放。
三、瑶望天下景区五一要门票吗?
需要门票。因为景区提供了风景和娱乐活动,需要费用来维持日常的管理和运营;而五一作为国内的法定节假日,更是游客前往景区游玩的高峰期,需要门票来限制人数,维持景区的秩序和游客的安全。此外,景区门票的价格也是有讲究的,一方面要考虑到运营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游客的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因此,门票价格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另外,如果有特殊的人群,如老年人、军人等,可能可以享受门票的优惠政策,具体需要看景区的规定。
四、白裤瑶族汇集的地方?
主要汇集在广西南丹县。
白裤族,中国瑶族的支系之一,因男子身着及膝白裤而得名。总人口约三万,主要居住广西南丹县和贵州省的荔波。 白裤族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遗风,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堪称“民俗活化石”。
五、白裤族来历?
白裤瑶族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白裤瑶
别名
布诺
所属地区
广西南丹,贵州荔波
介绍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白裤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六、为什么白裤瑶是瑶族,组成的一个部分?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白裤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婚恋习俗
白裤瑶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岁是最佳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
白裤瑶男人的心胸,豁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婚当天,还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白裤瑶族的男人,如果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实,他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人们会认为这个男人心胸不豁达。白裤瑶族新娘结婚的当天,从早上八点钟开始,到下午四点这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去和以前的情人做最后的告别。告别仪式是完全公开的。新娘家还要备好二十斤糯米饭,给新娘用做送给情人的最后礼物。
结婚当天,新郎家门前站着两位等着向客人敬酒的小伙子。每位客人要进到新郎家里,都要经过这两位小伙子设下的“酒”关。敬酒要喝双数,意为成双成对。婚礼的第二天,新娘要返回娘家,第三天新郎去接新娘时,迎亲的队伍和送亲的队伍在半路摆起长席宴,名为半路酒。喝半路酒的时候,场面奇特而宏大。
白裤瑶不仅婚礼奇特,恋爱过程也非同一般。白裤瑶族男女青年习惯赶夜街,每每到圩日,天黑过后,三三两两的白裤瑶男女青年就涌向湖边,去寻找他们的意中人。月光下,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可见卿卿我我的白裤瑶情侣。情侣们爱到浓时,甚至把嘴凑到对方的耳旁唱瑶歌,歌声很小,大概也只有情侣双方才听得见,街上遍地透着浪漫的气息。
婚姻习俗:白裤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
丧葬习俗
白裤瑶民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整个葬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不仅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因为他们认为: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这一习俗中的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报警的。有一次,白裤瑶与土司打仗,因寡不敌众,头领身负重伤,最后只好逃进深山,后来头领因伤势过重含恨死去,瑶胞为了祭祀头领,为他鸣鼓、砍牛,隆重安葬。从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系在一起了。
七、56个民族哪个族节日最多?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 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