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蟹养殖可以用碘消毒吗?
可以,碘类杀菌比较温和,稀释一下1比100左右就行了
二、河蟹养殖一共消毒几次合适?
1.干塘后清整消毒。一般在当年12月至翌年元月份这个阶段进行。池塘淤泥较深的塘口,首先要进行清理淤泥及修整环沟;其次药物消毒,首选药物生石灰与漂白粉。
2.养殖过程中把握好几次杀虫消毒的时机。第一、二、三次河蟹脱壳后,应进行杀虫、消毒,间隔时间大体上是一个月左右一次,对池塘进行一次杀纤毛虫病、鳃病、烂肢腐壳病等病害,根据以往脱壳时间,一般第三次脱壳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
3.6月底开始一般要进入梅雨季节,梅雨季节的防病工作对河蟹来说至关重要,应对池塘水体连续1次~2次消毒,梅雨季节湿度大,温度适宜,光照不足,非常有利于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滋生,因此,这一阶段的杀菌消毒必须措施到位,确保养殖水体病菌量少,河蟹健康无病害做到高温来临之际河蟹安全度夏。5月~6月份在饵料中拌服2个~3个疗程的防病内服药,如预防肠炎、抖抖病之类的有效药物,一般内服药疗程为5天~7天,做到内服外消。进入高温季节,防病工作重点在维护好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4.不失时机地进行肥水培藻和应用微生态制剂。河蟹第一、二次脱壳不遂和进入高温季节河蟹发生病害死亡是影响河蟹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前期脱壳不遂主要是低温,阴雨天较多,高温季节连续高温天气多,针对这样的恶劣天气,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前期应利用晴好天气及时肥藻培水,在河蟹大量脱壳前期水体泼洒含钙、维生素之类的抗应激产品,进入高温季节前,病害防治措施要到位,高温期间应尽量避免环境突变。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内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从而抑制病菌的大量繁殖。天气突变时期,使用抗应激之类的产品,降低河蟹的应激反应,增强其免疫能力,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三、河蟹如何养殖?
1.选择好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
3.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
四、河蟹养殖条件?
河蟹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蟹类,它们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河蟹的适应性强,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养殖范围比较广泛,近几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给众多养殖户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养殖池塘选择
养殖河蟹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没有污染,池塘进出水方便,面积控制在1-5亩即可,水深一般为1-1.5m左右,池底最好是通气性能较好且利于水草和底栖动植物生长繁殖的沙壤土或砂砾土,可以给河蟹提供一些天然饵料,池底的淤泥厚度不可超过5cm,池塘周围要用砖墙或塑料薄膜建好防逃设施,进水口处用铁丝网拦住,以防止河蟹逃跑。
2、投放前准备
在投放幼蟹之前,将池塘排干暴晒,同时施撒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如果在塘内发现蛙或者蛙卵要及时捞出。
一般投放二龄蟹种,规格在180-200只/公斤左右,投放密度控制在800-1000只/亩左右,可在池内种植一些苦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幼蟹摄食栖息。
3、日常投喂、管理
养殖河蟹的过程中,除了让它们摄食水中的水草和底栖生物以外,还需要投喂人工饲料,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一般可以投喂杂鱼虾、土豆、小麦等饲料。
投喂时要将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要准备3-5个分布均匀的饲料投喂点,以便于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情况,还方便清理饵料残渣。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一般投喂可以选择在傍晚前后,每天投喂1-2次,具体根据情况调整。
河蟹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只有养殖的水质好,它们生长发育才会较好,而且肉质会更鲜美,池水中的酸碱值要控制在7-9左右,最适宜河蟹生长的酸碱值为7.5-8.5之间,池水中氧气的含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如果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如果在2毫克/升以下时,会造成河蟹大量死亡。
为更好的保持水质,需定期换水加水,使池水保持清澈、鲜活的状态,水体的透明度要控制在40cm以上。
4、预防疾病和敌害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加注新水,想吃内泼洒生石灰消毒,以预防疾病。常见的河蟹疾病有蟹苗和幼蟹阶段,聚缩虫和单缩虫附生,严重时会影响幼体的正常活动和摄食;在幼蟹和成蟹阶段,会出现蟹奴虫和红四重寄生,前者寄生在河蟹的腹部,蟹脐内会有白色的点状虫体,严重时蟹肉恶臭,不能食用,后者寄生在河蟹体内,肉眼就可以看见;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蟹壳上有洞的溶壳病和蟹体上有黑点的黑斑病。
河蟹的敌害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水老鼠的危害最大。刚脱壳的软壳蟹在夜间活动时,行动较缓慢,最容易受到袭击,一般可以采取药饵毒杀或人工捕捉的方法预防敌害对河蟹造成伤害。
五、河蟹养殖技术?
1、可以把螃蟹放在一个比较深的盆里,如果螃蟹太多,一个盆放不下,可以将它们分散着养,为了防止螃蟹逃脱,盆上最好蒙上一层纱布。
2、在盆里放上清水,水的深度不要没过螃蟹,让它站起来的时候的头能够露出来,否则它会吸不到氧气难以呼吸,但是要把螃蟹的壳淹没。
3、如果用盆养担心螃蟹会逃跑,可以用塑料桶来养,和盆养同样的方式,里面的水不要放太多,选择内壁比较光滑的桶。
4、将螃蟹桶放在通风凉爽的地方,温度在十五度左右最好,如果养一两天就想吃,那么就不用喂它东西,只用清水就好。
5、如果想养的时间长一些,而且不让螃蟹瘦下去,可以给螃蟹喂点小虾米或者小鱼什么的,再加上点杂草最好。
6、如果你要养的螃蟹是河蟹,只用清水养即可,如果是海蟹,还需要在水里放上一些盐,让水变咸,更接近它的生长环境。
六、河蟹养殖方法?
四个方面
一、选择好池塘:蟹池条件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出水方便,面积一般以1—5亩为宜,水深一般以1—1.5米为好。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厘米。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如砖墙、塑料薄膜等。蟹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拦好,以防河蟹外逃。
二、放养前的准备:幼蟹放养前应做好蟹池的清塘消毒和栽培水生植物的准备工作。清塘的方法多采用排干池水,曝晒池底,配以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这样的效果很好。发现有蛙或蛙卵要随时捞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放养的蟹苗以二龄幼蟹(蟹种),18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800—1000只左右。水生植物可栽培些苦草、水葫芦等,一是能为幼蟹提供饲料,二是可为幼蟹提供栖息隐蔽场所,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三、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河蟹在池塘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除利用水草和底栖生物外,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由于河蟹是杂食性动物,我们主要投喂杂鱼虾及饼粕、土豆、小麦等饲料。投喂时把饵料投放在接近水位线的土坡上或浅水处,一般每亩水面选择3—5个分布均匀的投饲点,既便于观察河蟹摄食、活动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投喂时间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习性,可选在傍晚前后,一天一次或两次,根据情况适度掌握。河蟹对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要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池塘养蟹其池水PH值应为7—9,最适为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若低于5毫克/升,会影响生长发育,若在2毫克/升以下,便会引起河蟹的死亡。为了保持水质的清新,一般采用经常换水和加水的方法,使池水经常保持在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要在40厘米以上。
四、敌害与病害的防治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青蛙、鸟类等,其中以水老鼠危害最大。河蟹夜间在池坡边活动,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往往几天行动缓慢,最易受袭击。防治的办法可采用药饵毒杀及人工捕捉等。
七、河蟹养殖碘消毒需要补菌补藻吗?
建议两到三天。具体做参考天气情况。如果天气晴朗,碘挥发比较快,两天可以了。阴雨天要三天之后。建议培藻的同时要培菌,菌相决定藻相,而且碘制剂杀灭一切细菌,所以用完之后就等于把池塘洗白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培养有益菌种,让其先繁殖起来这样抑制有害菌生长速度。
碘制剂用法:建议早上太阳出来之前用,或者晚上太阳落山之后。因为碘制剂见光挥发快,影响使用效果,所以尽量避免让其见光。用的时候不要泼洒太高,这样也会过多的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消毒效果。
八、河蟹怎么养殖
河蟹怎么养殖:打造丰富市场需求的养殖模式
河蟹,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蟹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养殖河蟹成为了许多投资者关注的项目之一。那么,河蟹怎么养殖呢?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科学高效的养殖模式。
1. 确定养殖场地
首先,养殖河蟹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一般来说,比较适宜养殖河蟹的地方有稻田、池塘、湖泊等。这些场地具备了河蟹生活所需的水质和食物资源,能够为河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准备养殖设施
在养殖河蟹之前,还需要准备一些养殖设施,这包括蟹苗放养网箱、养殖池或塘、养殖网箱、加氧设备等。这些设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河蟹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3. 选择合适的蟹苗
选择合适的蟹苗对于养殖河蟹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蟹苗应选择身体完整、有活力、无病害的个体作为种苗。此外,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品种的河蟹进行养殖。
4. 合理饲养与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养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河蟹的产量和品质。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河蟹的饮食习性,为其提供适宜的饲料,如混合饲料、水生植物等。其次,定期清理养殖池或塘的污物,保持水质清洁。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注重河蟹的生长环境
河蟹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宜的水质和温度对其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调节养殖水体的酸碱度、水温和养殖密度等因素,为河蟹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6. 定期检查与鉴定
为了保证养殖效益,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鉴定河蟹的生长状况。通过观察河蟹的体型、体色、行为等特征,判断其生长是否正常。同时,还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河蟹的水质和饲料营养成分,确保河蟹的健康和品质。
7. 注意营销与销售
养殖河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因此,在进行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灵活调整养殖规模和产量。此外,建立和拓展销售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助于增加销售额和盈利。
综上所述,河蟹的养殖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养殖模式和技巧,就能够实现丰收和盈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地开展河蟹养殖业,共同分享河蟹养殖带来的丰厚利润!
九、河蟹养殖技术指南 | 河蟹怎么养殖,养殖技术要点详解
河蟹养殖技术的前景与市场需求
河蟹,又称为大闸蟹,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美味水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水产品的日益偏爱,河蟹的养殖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了解河蟹养殖技术是投资者和养殖户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河蟹养殖技术的基本要求
要想成功养殖河蟹,首先需要具备适宜的养殖环境。河蟹需要一定的温度、水质、湿度等生态环境,以保障其生长和繁殖。其次,选用优质的河蟹种苗和科学的饲料配方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此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时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整,以及科学管理螃蟹的疫病防治,都是河蟹养殖技术的重要要求。
河蟹养殖技术的核心内容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首先,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蟹群竞争激烈、生长缓慢。其次,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供给,确保河蟹获得充足的营养和生长所需的能量。同时,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保持适宜的溶解氧、PH值和氨氮含量。此外,定期清理养殖场的水体和残料,避免细菌滋生和疾病传播。
河蟹养殖技术的关键成功因素
要实现河蟹养殖技术的成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要选择适合河蟹生长的水域或人工养殖场地,确保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其次,要选择优质的种苗和健康的螃蟹,以确保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设置饲料供给和养殖密度,以满足螃蟹的需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最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疫病防治,定期检测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语
河蟹养殖技术的成功与否,对于投资者和养殖户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掌握河蟹养殖技术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关键成功因素,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河蟹养殖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养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能对已经从事或计划投资河蟹养殖的人士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能为您在河蟹养殖技术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十、养殖河蟹。用蚯蚓喂河蟹好吗?
河蟹最喜欢吃蚯蚓了,新鲜蚯蚓或者蚯蚓干品都很好。蚯蚓的蛋白含量很高,肢体断掉后如水,螃蟹马上就会闻到腥味并积极摄食。钓螃蟹,蚯蚓是很好的饵料。河蟹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蛰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河蟹吃什么饲料好
一是养蟹引入螺蛳、河蚬、河蚌等底栖生物,通常在3、4、5、6月份投放活螺蛳200~300千克/亩。
二是增放青虾,作为河蟹的动物性饵料补充饲料。
三是自己饲养高蛋白河蟹喜食的蚯蚓,可促进河蟹早脱壳,缩短河蟹的育肥期。
四是饵料鱼、豆饼、玉米、黄豆、土豆、南瓜等煮熟投喂河蟹,既杀灭了病原菌,又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
五是自制全价颗粒饲料,采用家庭式自制河蟹颗粒料。
做好商品蟹后两次脱壳的强化培育 上市销售的河蟹强化营养是提益的关键,其核心是饵料的质量和数量。 整个河蟹养殖季节采用“精、粗、荤”三步。前期(3、4、5、6)饵料要精(饵料鱼+精饲料),河蟹日粮为体重的1%~3%,要求脱壳三次;中期7~8月饵料要粗(青饲料+30%精饲料),河蟹日粮为体重的5%左右,要求脱壳一次;后期8~9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不低于投饵量的60%),投饵量为当时河蟹体重的5%,要求脱壳一次。
本篇文章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河蟹吃什么以及河蟹吃什么饲料好,希望想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对河蟹养殖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