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畜牧 > 养殖技术到农村去网

海上怎么养殖海参?

130 2025-03-13 17:29

一、海上怎么养殖海参?

海上筏式养殖模式:选择在潮流畅通,无大的风浪侵袭,以及未受污染的海区养殖,一般采用与鲍鱼混养模式,利用网笼和塑料桶吊挂水层中养殖,合理的养殖密度。投喂饵料也是人工配饵和海带等藻类,随着海参的个头长大,疏散养殖密度,定期检查网笼,防止潜逃。

3、海底沉笼养殖模式:选择无大风大浪、潮流畅通且没有大量淡水注入的内海弯去养殖,用钢筋制作网笼,在里面放置石头等物,模拟海礁,再在笼外罩网衣。养殖密度在200头幼苗每平米,投喂人工饵料和海带藻类,定期查看生长情况,来决定养殖密度,以及查看网衣破损情况,及时修补。

4、潮间带垒石养殖模式:潮间带垒石养殖模式是利用潮间带依地势特点,用钢筋水泥筑坝,坝内垒石来养参,坝的高度要根据潮位来确定,在坝地要留有排水孔,方便自然排水。同样投喂人工配饵和海带等藻类,养殖密度在每亩10000头5cm左右的幼苗。

二、海上养殖船原理?

原理为回收利用制冷系统中的冷量,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以海上养殖工船为目标船,采用制冷机组和板式热交换器组合设计,根据板式热交换器的进出口的温差分析制冷机组的制冷量、板式热交换器的换热量及面积.结果表明,在制冷机组前加板式热交换器,可实现节能,降低营运成本.

三、海上养殖证如何办理?

海上养殖要到渔政部门备案方可办理经营执照。

四、海上养殖风险大吗?

没什么危险,就是比较累,如果晕船的人就更受不了了。

养殖工作都比较辛苦 ,忙的时候基本休息时间很少, 估计工作要到10小时以上。

虾夷扇贝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现已引进我国,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生长速度较慢,从稚贝开始至壳高1l--12厘米,最短时间需1年零7个月。据记载,最大壳高可达27。94厘米,其寿命约在25年。 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

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 【栽培要点】: 一、育苗 1、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4,附着基的投放 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最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

1),出池规格 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目前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

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为适应室内和海上水温差异,出池前逐渐降低水温至接近自然水温,此时贝苗因个体较小,降温后附着力减弱,极易从附着基质脱落,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在长到2mm前为死亡高峰期,此阶段也是苗种中间暂养的关键。

6,出池暂养 4),暂养方法 采用外层40目大袋,内层30目小袋的双层袋保苗保苗,海上中间育成前期,水温低,附着物少,管理上主要是清除浮泥,适时脱掉外层大袋,以及及时分苗。 虾夷扇贝稚贝下海后生长很快,升温培育后苗种海上中间育成期要分苗二次。

第一次在5月底—6月上旬,将小苗分到20—30目网袋,每小袋1000—1500粒为宜;第二次分苗在7月中旬,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进行。稚贝经过筛选,按每袋500左右,装入15—20目袋中,并开始向深海转移以利渡夏。 进入10月份,水温已下降到20℃左右。

虾夷扇贝又进入本年度的第二个最适生长期,此时稚贝平均规格达2cm以上,这时要将稚贝及时分到网目为1—1。5cm的暂养笼中疏稀培育(7~10层笼,每层100~200粒) 。 5),稚贝出池时应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宜的网目规格。 ②选择风浪小,无污染,饵料丰富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抓住小汛潮,无风浪天气出池下海。

③出池时,海上水温在5C以上为好,这样才能保证稚贝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运输稚贝时,要防止风干,日晒,雨淋,防止脱落,防止机械损伤,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7幼贝(中间)培育 1)。幼贝(中间)培育的概念 虾夷扇贝幼贝(中间)培育,是指将刚刚出池壳高为600微米的稚贝,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可作为养殖或底播增殖大规格幼贝的整个过程。

幼贝(中间)培育,经历的时间为5~6个月。幼贝(中间)培育可分为3个阶段。 (1)一级培育 从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培育成平均壳高为 3毫米的过程。一级培育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区,随着水温的不同,出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黄海北部,4月初出池的稚贝,一级培育时间约60天左右,5月上旬出池的稚贝,需40天左右。

(2)二级培育 从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稚贝,培育为平均壳高为5毫米稚贝的过程。二级培育经60天或40天。在培育中,网孔被浮泥杂藻等堵塞,水流不畅,阻碍了稚贝的正常滤食,影响生长。因此,需及时倒袋,更换网目,疏散密度,让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成5毫米大小的稚贝。

(3)三级培育 将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培育成3厘米大小幼贝的过程。当稚贝壳高达5毫米时,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中。三级培育的时间较长,还需渡夏。因此,技术要求比较高。 2)。幼贝(中间)培育 (1)一级培育 一级培育海区,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内湾,如果有适合的虾池,可作为培育池。

(2)二级培育 二级培育的个体,目标是达到5毫米。培育的器材为网目孔径1。4毫米左右的网袋,规格为30厘米X40厘米,每袋装3毫米稚贝1 500~2000个。二级培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苗操作。要求迅速,细致,避免日晒,风干,雨淋和机械损伤。

分苗时,装苗容器要大些,容器内要常流水,随分随挂,不攒苗。 (3)三级培育 养殖单位从育苗场购到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后,运回育苗场继续培育至平均壳高为3厘米大小的幼贝,用于增养殖。这段时间较长,需要渡夏,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这段时间内,对于出苗数量至关重要。

因此,三级培育技术必须从运输,下海,分苗,合理投放密度,渡夏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做好工作。 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 ②培育器材和培育密度:下海缓苗后,应及时筛选进人培育笼。

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 ④渡夏:渡夏海区,应选择在水深,流大的外排,水深至少在17—18米,从筏子结构而言,应采用活浮暗筏。

五、海上养殖贷款怎么申请?

海上养殖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1】申请人年龄在22周岁至65周岁之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申请人在当地有固定的住所,且居住一年以上;

【3】申请人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居住证明;

【4】申请人要有一定规模的海上养殖设备和养殖场所,且至少有两年以上的养殖经验;

【5】申请人征信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

养殖贷款条件还是比较简单的,在满足以上条件后,申请人可以前往银行填写养殖贷款的申请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不过养殖贷款是不能在网上申请的,只能在线下营业网点申请。

六、畜禽养殖监控系统具体有哪些功能?

像鸡鸭牛羊这种单头或数量较少的畜禽养殖很复杂, 圈舍中的有害气体、通风条件、圈舍粉尘、动物健康情况、饲料投喂都需要人工时刻关注等,不仅辛苦、有时还会出现监测不到的情况;有了畜禽养殖监控系统就不一样了。

畜禽养殖的朋友都知道,氨气、H2S、二氧化碳、粉尘、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子对于动物的生长生活影响很大,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这些环境因子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对比,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采取措施进行调控,通过智能生产与科学管理的方式来改善畜禽动物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健康养殖的目标。

随着市场对于这些肉制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畜禽养殖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所的需要。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是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奶牛、种鸡、肉牛、羊、猪等牲畜养殖场、标准化养殖基地和示范养殖区等。而且针对于养殖牲畜的不同,和养殖管理者的实际需求,畜禽养殖监控系统也有一项定制化的服务,比如奶牛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种鸡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肉牛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等,而通过这些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有效增加了畜禽养殖产量、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品质、减少了养殖风险、降低了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而且提高了养殖和防疫水平。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对典型养猪厂的贡献:

过去猪舍中测量温度依赖的是温度计,但是温度计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猪舍去读取温度信息,因此非常不方便,如果养猪场的规模较大,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使用畜禽养殖监控系统之后,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室中就能够读取猪舍中的温度信息,同时猪舍中的氨气浓度,湿度等也一目了然,可以根据这些参数的变化情况,合理开启和关闭通风、降温设备,取暖、升温设备等,实现科学养猪的目标。

在养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如何把握好不同猪群的猪舍温度十分关键,而温度计测温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局限性也愈发明显,使用畜禽养殖监控系统来替代温度计开展猪舍的温度控制更加有效和方便,也更符合现代科学畜禽养殖的目标和方向。

畜禽养殖监控系统监控的对象不仅仅是温度,由于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对于猪群健康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畜禽养殖监控系统实际上是一套综合环境监控系统,使用畜禽养殖监控系统来进行科学把控,营造舒适的猪群生长环境,既是实现科学养猪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猪群健康,提高猪群免疫力的基本条件,更是养殖场开展科技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的最有效方法,非常值得在各大畜禽养殖场所中推广使用。

七、海上养飞蟹怎么养殖?

饲养飞蟹要先给飞蟹准备好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注意水位,定期给飞蟹喂食,常给飞蟹晒晒太阳

  家里养要用盆子来养,盆子里可以放些细沙,形成个小平台

  饲养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钢浸过飞蟹的壳,而且饲养的水可以用自来水,但要晒一天才能用。

  适当的晒晒太阳

八、海上箱体养殖需要哪些手续?

办理条件

  1、国家对水产养殖海域和内陆水域实行养殖证制度。利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⑴全民所有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使用权;

  ⑵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和有关土地承包经营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承包经营权;

  2、对已养海域和内陆水域,符合养殖规划并持有养殖证的,可简化审核程序予以换证。尚未领取养殖证应尽快审核补发。

  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持有养殖证的,限期予以调整。无证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登记,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3、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申报材料

  一养殖申请表;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位证明。

  单位还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来源证明材料;

  2、养殖技术条件说明;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申请使用集体所有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时,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供有效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经营合同。

  申报流程

  一申请。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应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二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三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四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人按规定签定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五登记造册、公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养殖证应登记造册,颁证海域和内陆水域要作图标志,及时向社会公告。

九、海上网箱养殖海参技术?

以下是一些海上网箱养殖海参的技术要点:

1. 选择合适的网箱:网箱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养殖场地和海参的生长情况来选择。一般来说,网箱的大小应该适中,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2. 选择合适的海参品种:不同的海参品种对环境和养殖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海参品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气候等因素来选择。

3. 控制养殖密度:海参的养殖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来说,每立方米水体养殖海参的数量不应超过 50 只。

4. 维持水质:海参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水质。

5. 提供充足的饵料:海参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需要提供充足的饵料来维持其生长和发育。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海藻、虾蟹等作为海参的饵料。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网箱和海参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

十、船舶跟踪:海上监控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船舶跟踪?

船舶跟踪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船只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的方法。通过使用卫星和雷达等设备,可以获取船舶的位置、航向、航速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为什么需要船舶跟踪?

船舶跟踪在海上运输和海事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为什么需要船舶跟踪的几个常见原因:

  • 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即时监控船舶的位置和状态,可以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发生,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
  • 实现航运调度:了解船舶的位置和航速,可以合理安排航运计划,提高船运的效率和经济性。
  • 追踪货物流向:通过跟踪船舶的位置和航行轨迹,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进程,确保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 解决纠纷争议:在海上发生事故或纠纷时,船舶跟踪数据可以作为证据,帮助调查人员了解事故原因并解决争议。

船舶跟踪的工作原理

船舶跟踪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以下是船舶跟踪的主要工作原理:

  1. 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船舶的位置、速度和航向等信息。
  2. 雷达系统:利用雷达设备可以对船只进行监测,包括探测船舶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
  3. 传感器和通信设备: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可以实时测量船舶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
  4. 监控中心:通过集中的监控中心,船舶跟踪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和分析船舶的位置和状态,做出相应的决策。

船舶跟踪的前景和挑战

船舶跟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海上运输和海事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 智能化监管: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船舶跟踪系统可以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监管。
  • 隐私和安全:船舶跟踪涉及大量的位置和运行数据,如何平衡隐私和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国际合作:船舶跟踪需要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准确的数据。
  • 技术更新: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船舶跟踪系统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以应对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船舶跟踪是现代海上运输和海事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实时监控和记录船舶的位置和运行状态,可以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保障货物的顺利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