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畜牧 > 养殖技术到农村去网

野生青蟹和养殖青蟹有啥区别?

291 2025-03-07 22:27

一、野生青蟹和养殖青蟹有啥区别?

1、野生螃蟹的活动量较大,外壳坚硬而又厚实,颜色偏青色。而人工养殖螃蟹的活动量较小,外壳偏软,颜色偏暗黑色。

2、野生螃蟹生活在流水之中,一般情况下,其腹部偏白,蟹爪关节处不会发黑。而人工养殖的螃蟹生活在池塘或养殖池中,腹部缝隙以及蟹爪的关节处会微微发黑。

3、野生螃蟹与人工养殖螃蟹相比,其体内含有的泥沙量较少。

4、野生螃蟹由于需要自行寻找食物,同时需要躲避敌害,活动量较大,因此蟹钳和蟹腿比较长。而人工养殖的螃蟹无需自行捕食,因此蟹钳和蟹腿相对较短。

5、野生螃蟹的肉质呈丝状,细腻、白嫩,味道鲜甜。而人工养殖螃蟹的肉质偏黏,鲜甜感方面稍逊一筹。

6、野生螃蟹相对人工养殖螃蟹而言,更加富有活力,攻击性也更强。

二、青蟹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青蟹,为我国著名食用蟹,营养丰富。特别是维生素A高达5000以上国际单位,是对虾的16倍多。中秋至冬初,其卵、肝脏、鳌足及肌肉很丰满、鲜嫩。青蟹又称黄甲蟹,亦称蝤蛑,系甲壳纲,蝤蛑科、俗名蝤蛑虫寻,栖息于泥涂及近岸浅海中,平时随潮水进入泥涂,喜穴居于有淡水流出的地方。青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段期间,青蟹壳坚如盾,脚爪圆壮,只只都是双层皮、民间有"八月蝤蛑抵只鸡"之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蝤蛑》一诗中也曾写有"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诗句。

动物学史

早在1775年,Forskål将采自红海的Jiddah的标本定名为锯缘黄道蟹(Cancer serratus)。由于该模式种因意外未能送到丹麦,导致缺乏模式种,引起了以后分类的混乱。1833年,De Haan建立青蟹属(Scylla),将锯缘黄道蟹更名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长期以来,关于青蟹属的分类一直存在两种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按形态差异青蟹属可分为3个种和1个亚种(Estampador,1949);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差异乃环境影响所致,至多形成不同地理种群,尚不足以将形态有差异的类群分立成独立的种,因此,将青蟹属蟹类统归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Stephenson和campbell,1960)。

在中国,青蟹属只有一种的观点被长期沿用,长期只有锯缘青蟹一种中文学名。1998年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国内外学者根据同工酶和mtDNA序列(COI和16SrRNA)分析方法,结合形态、生态学特征对青蟹属的种类进行鉴定,青蟹属有4个不同种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并认为分布于中国沿海的青蟹属主要是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其余3种分别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和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后3种仅在中国北部湾沿海有少量发现。

三、野生蟹和养殖蟹哪个干净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野生蟹和养殖蟹哪个更干净"。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因为蟹作为一种美味的海鲜,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而在选择蟹的时候,许多人都关心蟹的来源和是否干净,特别是野生蟹和养殖蟹之间的区别。那么,到底野生蟹和养殖蟹哪个更干净呢?

1. 野生蟹的特点与优势

野生蟹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并捕捞到的蟹类。它们在自然水域中自由活动,摄取大量天然食物,所以其肉质鲜美,口感更加鲜甜。相比之下,养殖蟹的生长环境受到人工控制,饲料也被人工添加,所以在口感上可能稍逊于野生蟹。但是,野生蟹存在一些问题,如捕捞量有限、成本较高、捕捞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等。

2. 养殖蟹的特点与优势

养殖蟹则是通过人工方式养殖的蟹类。它们生长在控制良好的水域中,饲养过程中可以对其生长环境和饲料进行科学控制,以确保蟹的质量和口感。因此,养殖蟹的供应相对稳定,成本较低,更容易获得。此外,养殖蟹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对于大规模供应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优势。

3. 安全性和卫生性比较

在安全性和卫生性方面,无论是野生蟹还是养殖蟹,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处理,以确保其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过,由于野生蟹的生长环境无法进行完全控制,所以在检测和处理上可能会更具挑战性。而养殖蟹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进行监控和管理,因此在安全性和卫生性方面更容易得到保障。

4. 市场上的选择

当然,蟹的选择也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口感偏好。对于追求纯天然食品的消费者来说,野生蟹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喜欢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的消费者来说,养殖蟹则是更好的选择。市场上采购蟹类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选择。

5. 如何判断蟹的干净程度

无论是野生蟹还是养殖蟹,消费者在购买时都应注意以下几点来判断蟹的干净程度:

  • 外观:蟹的外壳应该光滑、坚固,没有破损或变形的迹象。
  • 气味:蟹应该没有刺鼻的异味,而是散发出清香的海洋气息。
  • 肉质:蟹肉应该鲜嫩,质地紧实,没有粘稠感。
  • 鳃部:蟹鳃应该呈红色或鲜亮的颜色,没有黄色或黑色的斑点。

6. 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蟹和养殖蟹各有其特点与优势。野生蟹的肉质更鲜美,口感更好,而养殖蟹则具有稳定供应和合理价格的优势。在安全性和卫生性方面,养殖蟹更容易得到保障。在购买时,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不管是野生蟹还是养殖蟹,都应注意其外观、气味、肉质和鳃部的干净程度。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野生蟹和养殖蟹的区别,使消费者能够在购买蟹类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野生青蟹多大?

青蟹一般野生的都不是很大,有个半斤算很大的了。

五、野生青蟹做法?

1.清蒸膏蟹

青蟹400克,大葱10克,姜10克,醋5克。

①葱洗净切成葱段,姜洗净切片,再将一半姜片切成姜末。

②先将膏蟹宰杀干净,将蟹爪切掉,再将蟹心切为件,又将蟹螯切为两段拍裂,又再将蟹盖剁为圆菜小块。

③砌在碟上,砌时,先将蟹螯放在碟底,再将蟹心逐件排在蟹螯周围砌为圆形,又将蟹盖放在最上面,随将蟹黄逐粒放在蟹心中,再将余下的蟹黄放在每小块的蟹盖上。

④加上生葱、姜,放入笼内蒸至熟。

⑤弃掉姜、葱,跟姜茸、浙醋同上便成。

2.芙蓉青蟹

【材料】青蟹2只,鸡蛋6个,水8两,葱段10个,太白粉水适量,盐1/2匙,味素1/2匙,高汤8两,鸡粉1匙,鸡油2匙。

【做法】

①青蟹洗净切块备用。

②鸡蛋和味素、盐、水搅拌均匀后连盘一起放入蒸笼里以小火蒸约15分钟至呈芙蓉状取出备用。

③将作法1的青蟹摆放在作法2的蛋芙蓉上,再放回蒸笼内以大火蒸约12分钟后取出,将葱段置于青蟹旁。

④取一锅,放入高汤、鸡粉、鸡油一起煮沸后,慢慢倒入太白粉水成为芶芡汁,浇淋在作法3的成品上即可。

3.姜香青蟹

【材料】青蟹三只,适量的姜片、葱花。

【做法】

①青蟹洗净切对开备用。

②锅内放入适量的食油开中火。

③锅热后放入姜片、蒜片爆香,最放入青蟹(切开面朝下)煎香。然后加入适量的黄酒、酱油、水焖烧。

④菜熟后加入适量的味精、胡椒粉及葱花即可。

4.熘黄青蟹

【材料】青蟹1只(约450克),蛋5颗,姜2片,葱2支,酒1大匙,盐2/3小匙。

【做法】

①先将1支葱切成长段、姜切大片,取一容器,放入5颗鸡蛋打散后,加入少许盐和太白粉水搅匀备用。

②将螃蟹处里好并且刷洗干净后,打开蟹盖将内部的肺叶摘除,再将蟹身切成块状,蟹脚切去尖端,蟹钳剁成两段后再将硬壳敲裂备用。

③锅中烧热3大匙油,先爆香长葱段和姜片,再放入螃蟹块炒至蟹壳变红后,淋下绍兴酒、2/3杯水和少许盐,并且盖上锅盖,以中火煮约2~3分钟至螃蟹熟透,且汤汁剩下1/3杯时,先将螃蟹盛出,再捡除葱和姜片,将汤汁过滤后倒入蛋汁中搅拌均匀备用。

④锅中烧热3大匙油,倒入蛋汁烧至5分熟时,加入螃蟹拌炒至蛋汁熟透即可。

六、怎么养殖青蟹

怎么养殖青蟹

养殖青蟹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而如今,随着人们对天然食品的追求和消费市场的增长,青蟹养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利润丰厚的行业。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养殖青蟹的重要技巧和要点。

1. 合适的养殖环境

青蟹对养殖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开始养殖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青蟹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等区域,但仍需确保水质清洁、富含营养物质,并具有适当的水流。此外,确保水域具备良好的防护设施以防止野生动物的侵入。

2. 青蟹种苗的选择

种苗的选择对于养殖青蟹的成功至关重要。选择品质良好的种苗可以确保后续养殖过程的成功。青蟹种苗应具备壳色光滑、壳体坚硬、活动力强等特点。在选择种苗时,最好选择正规养殖场提供的产品,以确保良种的引种质量。

3. 合理的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障养殖青蟹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为青蟹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青蟹主要以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为主食,如水生植物、水果残渣、小鱼虾等。饲料的选择和提供方式需要根据养殖环境和青蟹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4. 定期的水质管理

保持水域的良好水质是养殖青蟹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氧量和温度等参数,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适应性。如果水质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防止青蟹的生长受到损害。

5. 疾病防治

在青蟹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常见的疾病包括蟹壳软化症、蟹白化病和蟹病等。定期检查青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的养殖环境以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定期的清洁和消毒是确保青蟹养殖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定期清理水域中的杂物和废弃物,保持水质干净整洁。同时,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

7. 生态环境保育

养殖青蟹除了追求高产量和经济利益外,还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育。定期监测水域的生态平衡,保护水域中的鱼类、水生植物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确保青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养殖青蟹需要合适的环境、优质的种苗、合理的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定期清洁和消毒以及生态环境保育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巧和要点,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青蟹养殖,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七、青蟹养殖条件?

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7~37°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6.5‰~33‰,最适盐度12.8‰~26.2‰(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八、青蟹养殖方法?

1、蟹苗选择:目前养殖的青蟹苗种来源主要有海区天然苗与工厂化人工培育苗两类(工厂化生产苗种的技术还未全面普及,苗源还甚少)。应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尤其是一对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一及损伤),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2、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

3、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4、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其摄食量就明显减少。

5、调节盐度:当池内海水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特别在多雨季淡水汪期或多台风暴雨天,出现池内海水比重过低时,应及时开启上部闸板,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对于高滩建池自然纳水困难,可用提水泵抽取中下层海水调节。

九、三门青蟹野生和养殖哪个好吃?

        三门青蟹产自我国著名的青蟹之乡——浙江三门县海域,三门湾是国家重点海水养殖基地,近海水质干净,盐度适中,饵料丰富,所产青蟹遐迩闻名。

        浙江省三门县,首先让人家想到就是那味鲜肉嫩,横行天下的三门青蟹,而横渡镇的青蟹虽然产量在当地不是最高的,但质量却是最优的,味道最美的。海八鲜牌三门青蟹,具有膏黄,壳薄,肉嫩,微甜等四大特点,让人赞不绝口,吃了还想吃。

        青蟹烧熟后养殖的,里面是黑黑的,因为有饲料吃下去。是野生的,里面都是雪白的,这区别,很容易看的。那你现在尝一下,肉味相差太远了。野生的,壳软一点,再加上肉味很鲜,很好吃。养殖的就不一样了。

十、如何养殖青蟹?

养殖青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选择优良的苗种,苗种的来源有很多,第一个就是人工育苗,第二种就是捕捞海里的大眼幼体,第三种就是捕捉天然的蟹种。人工育苗这样的苗种比较整齐,而且非常纯正,但是目前已经是试验阶段,大规模的生产技术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所以我们在人工育苗的时候,可能会有失败的案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捕捞自然区的蟹苗和蟹种仍然是现在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我们可以就近去捕捉一些青蟹的蟹苗,也可以去跟一些大型的厂商合作。请他们去捕捉一些蟹苗,这样可以节省自己很多成本。

在捕捞蟹苗的时候,要知道青蟹一般在一些盐度比较高的海区进行产卵,孵化后的幼体也会变成蟹苗。逐渐向河口或者是深一点的河里进行游动,这个时候是潮汛的季节,我们一般可以在4月到10月份捕捉。一年中其他的旺季还有5月到9月份,鲜苗的捕捞方法,大多是采用定制网和手抄网,根据潮汛风浪还有各种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捕捞的方式。

捕捞蟹苗的时候,会有各种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蟹苗进入,此时就需要进行挑选和鉴别,挑选出那些身体健康、生长旺盛的蟹苗进行养殖,淘汰掉那些体型较小、生长缓慢的蟹苗。捕捉幼蟹的时候,因为天然的幼蟹他们的个体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捕捉那些体质比较健壮、肢体比较完整、没有受到过损伤、同时也没有任何附着物的幼蟹。

青蟹捕捉以后露空时间必须要短,特别是在夏天,温度比较闷热,更不应该过度的露空,温度一般基本就保持在25℃,30℃以上不能超过半天,20℃以下也不能超过两天。因此,捕捉到放养的时间必须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死亡。

也因为如此,青蟹种苗质量鉴别的时候有一定的讲究,因为在当地选择蟹苗的时候当地环境是不一样的,露空的时间短才能使成活率更高,如果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就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淘汰那些身体残疾的然后才可以进行养殖。

选苗篇

选择蟹苗有很多的鉴别方法,第一个就是要选择体质比较健壮的种蟹。一些健壮的青蟹苗他们的身体颜色是青绿色的,而且肢体健全,没有损伤,反应比较灵敏,活动能力也非常强,不易被人们抓取。如果是一些脚断了或者受伤的青蟹,我们必须要把他们短时间内挑出来。

第二个特点就是没有疾病。辨别病蟹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身体颜色、肉颜色还有四肢的颜色来进行判断,富有弹性的就表示他们是健康的,如果肌肉下陷没有弹性的不应该用于养殖。

第三个就是蟹苗运输的方式。一般幼蟹运输的时候用箩筐或者是木箱,我们需要在下面铺一层比较湿润的草,在上面摆上一层青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得他们不会受到碰撞。但是也不能重叠太多层,最好在上面盖一层纱窗,这样便于在中途的时候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养殖篇

在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也非常讲究,投喂饲料是提高青蟹产量的非常重要手段,要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有胃口来选择合理的喂养技术,才能够让他们生长的更有优越性。青蟹的食物主要可以利用天然的一些饲料,在池塘里面进行繁殖或者自己种植一些饲料,青蟹一般喜欢吃肉类。比如贝壳类的或者小型甲壳类的虫子,或者是贝壳,一些小鱼小虾还有螺蛳也是他们喜欢吃的饵料之一。

因为青蟹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所以人工投喂的时候最好把时间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水质温度以及青蟹胃口来决定,一般在夏天的时候吃的比较多,因为这个时候温度比较高,活跃度很高,所以吃的更多;在冬天的时候青蟹基本上不进食,所以不用投喂,每天注意巡塘,查看水质是否有污染,周围环境是否有破坏,围网有没有破损即可。

如果发现围网等设施出现问题必须要及时修复,因为青蟹在晚上活动频繁,涨潮的时候可能会穿越围网逃跑,所以必须要把围网修建得足够结实,同时也要防止他们挖洞逃跑,在收获的季节我们需要进行捕捉。建议养殖户可以采取轮捕的方式,挑取大的留下小的,挑肥的留瘦的,这样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一般9月份是它们交配的季节,养殖户必须要适当的把雄性青蟹进行捕捉,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多次交配,肉质非常消瘦,价值已经大幅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大批量死亡的现象。

越冬条件篇

青蟹是一种广谱底栖动物,水温适应15-30℃,最适水温为13-25℃,当水温低于16℃时,活动时间缩短,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水温下降到12-14℃时,青蟹只在晚上短暂移动,并开始挖洞穴;水温降至10℃左右,锯青蟹缓慢而反应迟钝;当水温降至7℃时,青蟹进料和活动完全停止,全身隐藏在沉积物中,并进入休眠状态;当水温低至3.5℃或持续低于6℃时,青蟹将会死亡。

因此,所谓的青蟹越冬技术,就是利用人为因素创造引人注目的水环境条件,使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蟹或交配后的雌蟹在寒冷的冬天幸存下来。青蟹的越冬方式,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采用的越冬形式也不尽相同。

在青蟹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应用于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幼蟹的越冬,意义尤为重要,在广东、海南、福建省等南方地区,冬季的天然水温相对较高,在此类天气条件下可以安全地越冬。而在浙江省南部沿海,气候相对温暖,人为因素仅略有增加,在室外土壤池中也可以实现青蟹越冬,且成活率普遍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