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库养殖技巧?
水库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下面是一些水库养殖的技巧:
1. 选择合适的鱼种: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的鱼种进行养殖,例如草鱼、鲫鱼、鲤鱼等。
2. 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水质恶化,鱼病增多,影响鱼的生长。应根据水库的面积和深度,合理控制鱼的投放数量。
3. 保证水质:水质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要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的透明度,pH 值等指标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时,要定期清理水库中的杂物和杂草,防止水质恶化。
4. 合理投喂:要根据鱼的种类和大小,合理安排投喂的时间和数量。一般而言,草食性鱼类需要更多的饲料,而肉食性鱼类则需要更少的饲料。同时,要定期检查鱼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5. 防病治病: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同时,要加强对鱼的防疫工作,定期投放疫苗,提高鱼的免疫力。
6. 加强管理:要定期巡逻水库,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加强对水库的安全管理,防止偷鱼、破坏设施等事件的发生。
以上就是一些水库养殖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水库养殖牛蛙技术?
水库养殖牛蛙的技术如下:
牛蛙养殖场应经过许可,在水库的中下游库湾狭窄处筑坝修建,以便形成出口小、内部宽、底部平、背山朝南、光照充足、水面开阔的环境。堤坝的高度应超过水库一般水位的1.5米左右。
堤坝上设寘闸门、溢洪道或排水涵洞等设备。
当库湾干涸,或水位最低时,对其底部进行清理、平整,去除敌害。并
三、水库养殖甲鱼技术?
1、选好育好苗种,降低种苗成本
甲鱼苗种上从外购进,所以无论养殖当年苗种或上年冬育苗种,都应选择来源清楚,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种苗进行放养,并要立足于早投苗,尽量投放大规格苗,有条件的最好选养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良种苗,做到同批苗专塘培育,提高苗种的育成率。建议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逐步走人工培育亲鳖,自繁自养的道路,降低种苗成本。
2、科学用料,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是甲鱼养殖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支出,约占60%左右,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是实行低成本养殖的重要关键。作为养殖业者应该做到:
(1)科学选料
若使用商品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户,最好选用知名度大的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可靠的、饲料效果好的、新鲜的人工全价配合饲料。若自配料的话,则要从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添加剂的种类、原料的新鲜度、粉料的细度、原料的预混合等情况去考虑,选购质优价廉的饲料,尽量满足甲鱼每一个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和营养需要。
(2)科学用料
不论使用全价商品料、自配料或商品料配合鲜活动植物饲料来投喂,都一定要将饲料充分搅拌,注意饲料团的粘合度,最好制成颗粒料,进行水上投喂。宜多设固定食料台,投喂要求少量多次,保证甲鱼能吃饱不浪费,减少饲料在水中散失而污染水体。总之,能把饲料系数降到1.7以下,饲料成本的比例就会降下来。
四、水库养殖大螃蟹?
水库养殖螃蟹方法:
1、蟹苗运输
运送前,将蟹苗箱体及捕捞工具洗净消毒曝晒后,使其吃透清洁水分,在箱底铺一层洗净浸湿的新鲜水草,将蟹苗撒在箱中。每箱装蟹苗1千克,箱体加盖,上铺湿草包。运送途中,在防止直接吹风的前提下,保持通风换气,并及时均匀喷些水雾,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防止蟹箱震动颠簸,方可确保蟹苗成活率达 95%以上。
2.蟹苗暂养
水产蟹苗运达后,按密度放养1万只/平方米网箱暂养。暂养期主要饵料为红虫和水蚯蚓,辅以鱼糜、人工混合饲料和植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幼蟹总体重的20%~30%。白天投喂饵料总量的30%,夜晚投喂其余的70%。幼蟹暂养期20天左右,蜕壳2~3次。
3.大库放养
蟹苗经网箱暂养适应新水体后,选择背甲青灰、腹部乳白、体质健壮、附肢完整、壳硬无损伤、活动敏捷和反应灵敏的幼蟹投放网拦区。放养密度为扣蟹 1500~2200只/公顷,豆蟹15万~20万只/公顷。大库放养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大小适合、不易溶水的人工合成饵料,全生长期饵料比为动物性(精料)45%,糠、饼(粗料)30%,水草(青料)25%。具体投饲安排,前期投精、粗、青料比例为30:40:30,后期投精、粗、青料比例65:20: 15。一般晴天多喂,阴雨天少喂。
4.成蟹管理
拦网要有足够的密度,做到拦网稳固,没有空档,同时要经常检查网具,防止网具破损,河蟹外逃。
5.成蟹捕捞
河蟹捕捞期为8月底至11月初,捕捞工具主要为地笼和网箱簖。网箱簖由拦网、八字网、身网和小网箱组成,一般长40~60米、宽20~30米。拦网高出水面,八字网与身网首部高相当,约1米。身网由首部向内逐渐减小,与小网箱衔接约0.5米×0.5米。小网箱一般长2~3米,整个网箱簖均用毛竹固定,每天起网1~2次。地笼是一种随放随收网具,大地笼长40~50米,用直径6.5毫米钢筋扎成40厘米×50厘米、间距1~1.2米的网架,再用聚乙烯网片扎成箱笼,在一格箱笼中设1个八字网洞,允许河蟹进但不能出。小地笼长10米,用直径4.5毫米钢筋扎成25厘米×30厘米、间距0.8米的网架,然后网片扎成箱笼,每天放收。捕获达规格成蟹取出暂养,幼蟹重新投放网拦区养殖。
6.成蟹暂养
要错开成蟹大量起捕、市场价格相对较低的时间,对捕捉的河蟹进行分级分类不同处理,将健壮蟹与伤残,不同规格的雌、雄蟹分开催肥增重。短期采用干法暂养,选择通风、保温的房间,砌筑高2米、面积3平方米的光滑水泥池,池底铺适量水草,放入成蟹,每天洒水2~3次,投喂少量鱼虾。长期暂养则应利用暂养池,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天换水1次,定期投放食物,促其增肥长重。
五、水库养殖怎么打捞?
水库养殖面积小,产量不多,不需要制备大型捕捞渔 具,大多可租借渔具自捕或请大中型水库单位代捕。由于面积小,所以捕捞方法较简便。日常小捕捞可用丝网或设网箱簖。年终大捕 捞,使用拦网、刺网和张网等。面积小的以拦网拉捕,面积大的可采 取大中型水库的渔具捕捞,即“赶、拦、刺、拉、张”联合捕捞法。
六、水库养殖青鱼技术?
1、选地建池:饲养青鱼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挑选一个良好的土地创建池塘。池塘周边要有足够的水分,且水体规定充足整洁零污染。再根据养殖规模控制住池塘面积,水位线维持在2米长,水池的土壤薄厚保持在18公分左右。在冬季要搞好清塘工作中,将水放干摆放三周。再去散养前大半个月时,往池塘内加水至15cm,再全池喷撒生石灰粉进行清洁。
2、鱼苗放养:鱼苗最好是选择生长发育健硕、无创口及无病虫害的植物油脂鱼苗。最好与草鱼等鱼种开展共养,提升养殖效益。在散养鱼苗以前,需要对鱼苗进行清洁工作中,把所有的鱼苗放进盐清水中8分钟。预防带上病原菌,危害青鱼生长。同时还要留意青鱼的散养占比始终保持在80%之上,其他的混养鱼总数不要太多,防止争夺青鱼饵料,造成青鱼缺乏营养,危害青鱼生长。
3、投喂管理:青鱼的饵料以颗粒料为主导,应该根据青鱼的身形控制住颗粒料大小。饲料蛋白饵料控制好在30%上下,而且需要结合青饲一同投喂。在投喂饵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时按量指定,每日投喂2次上下,确保达到青鱼的营养物质要求。并且不能长期投喂同一种饵料,颗粒料投喂两个星期上下后终止投喂,继而投喂一周的杂粮。最终需要注意饵料的微量元素,应加上适量维他命等成分,提高青鱼生长水平。
4、调节水质:水体对青鱼生长是很重要的,大家每天都要按时开展充氧工作中。通常是在下午三点上下,每晚也尽量充氧。如果遇见长时间下雨天的话,那样还需要提升充氧工作中。定期维护水面,维持水体,拆换水面时最先排出去一部分水,再引入自来水。应该根据季节变换来控制住鱼缸换水工作频率,假如在夏天的话,大概4多天便必须灌水一次,每一次灌水大概12cm上下。然后还要按时进行清洁,提升饲养生态环境。
5、鱼种培育阶段的营养搭配:依据青鱼不一样成长发育环节对蛋白质的要求不一样这一特点,应把握下列标准:身长5cm前,精饲料中蛋白含量需要达到40%~45%;身长6cm~7cm时,精饲料应适当加上矿物盐(碳酸盐类)、维等添加物。
6、彻底清塘:主养青鱼的池塘必须要在散养前完全清塘,解决病源和敌害微生物。应该用生石灰粉干式清塘,1亩使用量75kg。
7、食场消毒:6-9月份每大半个月对食场开展1次消毒杀菌,方法是什么在鱼进食完用500克漂白液溶水后喷洒在食场周边,也可以采用挂袋或挂篓的办法。
8、限制食欲:青鱼嘴馋,只需自然环境适合,胃口基本上无休止,在高温下时节尤其要限定青鱼的吃胃口,一般喂到八成饱就可以,可不能让青鱼吃夜草,天天坚持将剩下的产成品捞起来。
9、病虫害防治:青鱼病虫害较为严重,一般是内脏或者结肠炎发生安全隐患,可采取口服外泼治疗办法,外泼通常是用上一些消毒液持续喷撒三天上下,口服就是将药品要加进饵料里边持续饲养,这可以有效提升鱼种抵抗能力,处理病症产生。
10、及时捕获:等到我们的青鱼完善的情况下,就必须得大规模把鱼捞出了,这样才可以减少池塘水质的载鱼量,可以促进后期一些鱼儿迅速生长发育,打鱼的时间安排早晨水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是最合适的。
七、水产水库养殖技术
水产水库养殖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业技术,它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动物或植物放养于特定的水域中,利用水域的生态环境来进行养殖。而水库养殖则是在水库中进行水产养殖的一种方式。水库养殖技术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养殖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
1. 水产养殖技术的分类
水产养殖技术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鱼类养殖技术、虾蟹养殖技术、贝类养殖技术等。每一种养殖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养殖方法。
对于水产养殖技术而言,合理的池塘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水库养殖技术中,应该对水库进行清淤、修建更合理的池塘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养殖的需求。此外,在选择养殖的水生生物时,也需要根据水库的环境来进行选择,以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2. 水产水库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素
水产水库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素包括养殖环境、养殖管理、饲料管理等方面。
2.1 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是指养殖生物生存、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在水产水库养殖技术中,养殖环境的合理控制是成功养殖的基础。
首先,水库的水质是养殖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和养分,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水库养殖时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对水质进行调节和改善。
其次,水库的底泥也是养殖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底泥的含水量、质地和化学成分等都会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底泥,保持底泥的适宜状况,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养殖水域进行合理管理,以提高养殖的效益。
首先,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确保每个养殖生物都能获得充足的空间和食物,有利于生长发育。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疾病传播等问题。
其次,要科学调配饲料。根据养殖生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养殖生物获得充分的营养。同时,要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营养成分的平衡。
3. 水产水库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和对水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水产水库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首先,养殖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水产生物的研究和养殖实践,将逐渐发展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养殖技术。例如,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等。
其次,养殖水域的利用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养殖是一种相对低碳、低能耗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更加注重养殖水域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水域的可持续利用效益。
总之,水产水库养殖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水产水库养殖技术将会进一步提高产能和养殖效益,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水库养殖水产技术
水库养殖水产技术
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库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库养殖水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机会,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水库养殖水产技术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水库养殖的概述
水库养殖是指利用水库来进行养殖的一种方式。水库的建设为养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因为水库通常具有较大的水面面积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使得水库养殖成为一种可行的养殖方式。
水库养殖的优势主要包括:
- 水源充足:水库通常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养殖场不需要担心水源问题。
- 水质优良:水库的水质通常比较好,这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 面积广阔:水库的水面面积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养殖设施和养殖种类。
- 环境稳定:水库通常环境相对稳定,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养殖的影响。
然而,水库养殖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 水质管理:由于水库养殖面积大,水质管理相对复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水质的良好。
- 饲料供应:对于大规模的水库养殖来说,饲料供应是个较大的问题,需要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 疾病防控:水库养殖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水库养殖技术的应用
水库养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不同种类的水生动植物。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库养殖技术:
1. 鱼类养殖
鱼类养殖是水库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的水库养殖鱼类包括草鱼、鲤鱼、鳙鱼等。在鱼类养殖中,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技术。
2. 虾类养殖
虾类养殖也是一种常见的水库养殖方式。常见的水库养殖虾类包括淡水虾和白脚虾等。虾类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
3. 螺类养殖
螺类养殖是水库养殖中的另一种常见方式。常见的水库养殖螺类包括螺蛳、田螺等。螺类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
水库养殖水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库养殖水产技术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库养殖水产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喂食、水质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生产效率。
- 生态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将推动水库养殖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养殖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多样化:水库养殖将更加多样化,涉及的养殖种类将更加广泛。
- 高效化:水库养殖水产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养殖效益,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水产产品需求。
结语
水库养殖水产技术的发展为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合理地利用水库资源,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水库养殖水产技术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量,满足人们对水产产品的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水库养殖水产技术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九、水库养殖亩产多少
水库养殖亩产多少: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库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库作为一种理想的养殖场所,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且具备较高的水质和环境条件,可以为养殖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那么,在水库中进行养殖,亩产量究竟有多高呢?
水库养殖亩产量首先取决于所养殖的品种,不同的鱼类、虾类或贝类,其生长速度、饵料需求和养殖技术要求各不相同。其次,水库养殖亩产量还会受到水库水质、水温、光照、饵料质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获得较高的亩产量,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改进饲养技术并进行良好的管理。
1. 水库养殖亩产量与品种选择
不同的养殖品种会产生不同的亩产量。以原产于我国的草鱼为例,其亩产量一般在400~600公斤之间,但通过优质饲料和养殖技术的改进,有可能达到800公斤以上。而对于鲢鳙、鳜鱼、鳙鱼等其他常见淡水养殖鱼类而言,其亩产量也在相似的范围内变动。
不同养殖品种亩产量的差异主要源于其生长速度和利用饲料的能力。一般来说,生长速度较快、饵料利用率较高的品种,其亩产量也会相对较高。
2. 水库水质和环境条件对亩产量的影响
水库水质和环境条件是影响水库养殖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为养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和较好的亩产量。
水库水质包括水体的营养物质含量、溶解氧、PH值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等。合理的水质管理和水体调度可以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从而减少鱼类疾病和死亡率,提高养殖亩产量。
此外,水库水温和光照条件也会对养殖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养分利用,而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可以促进养殖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食欲,有利于提高亩产量。
3. 养殖技术和管理对亩产量的影响
水库养殖亩产量还受到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用饵料、合理配置养殖密度、控制养殖水质和疾病等,都是提高亩产量的重要措施。
饵料是养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适合养殖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饵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喂,可以满足养殖生物的营养需求,促进其生长,提高亩产量。
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养殖生物的数量,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养殖生物之间的竞争加剧,饲料利用不充分,容易引发疾病传播等问题。因此,合理配置养殖密度,使养殖生物有足够的空间活动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提高亩产量非常重要。
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水库养殖亩产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管理包括记录养殖数据、及时清理污染物、控制疾病传播、定期养护设备等,可以减少养殖风险,提高生产效益。
4. 水库养殖亩产量的提升措施
为了提高水库养殖亩产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 优选养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养殖品种,提高其生长速度和饵料利用率,从而实现较高的亩产量。
- 改进饲养技术:结合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改进饲料配置和投喂方式,提高饵料利用率,满足养殖生物的营养需求。
- 合理配置养殖密度: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保证养殖生物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和活动。
- 加强养殖管理: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记录养殖数据、定期巡查和维护设备、做好疾病防控等,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水库养殖的亩产量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养殖品种选择、水质环境条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改进饲养技术并进行良好的管理,才能提高水库养殖的亩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鲨鱼能否水库养殖?
可以养殖。
许多人会倾向于认为鲨鱼没有办法养殖,因为它们生活在海水之中,而且体型是比较大的。但其实,鲨鱼是可以人工饲养的。一些小型的淡水鲨就可以人工饲养。当然,一些大型的鲨鱼,比如大白鲨、鲸鲨等种类,一般是没有办法人工饲养的。在养殖淡水鲨鱼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它们繁殖。但它们繁殖的能力比较弱,一年只产卵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