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密度养殖泥鳅怎样养?
如果是高密度养殖:租地(按一亩计算)+基础建设+网+水泵+泥鳅苗+饲料,一共大约8万元。 现在的泥鳅苗较贵,大约30元/斤,一亩泥鳅养的好,可以收获利润4万元。 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有的地方可能更低 养殖场地租赁费:一般为400-600元/年,有的地方可能更低 饲料:6000-7000元 苗种:每亩投放10万尾,每万尾800元,10*800=8000元 网具:400元: 渔药及消毒药物:100元 水电:200元 其它:1000 成本核算:16000-17000元/亩
二、高密度泥鳅养殖成本和利润?
一、水泥池效益分析:一个10平方米的水泥池建设费用300—400元,种苗可投放30斤,收购1斤泥鳅苗9—10元,泥鳅苗安10元计算:30斤×10元/斤=300元;
饲料自己配制:每增重一斤泥鳅所耗饲养成本1.1元,经4个月的饲养我们按4倍来计算,饲养成本在4.4元,饲料成本396元,药物15元,一个10平方米的水泥池总投资1100元,可产泥鳅120斤,短短4个月时间产值1440元,
年纯利:(1440元(产值)-300元(种苗)-396元(饲养成本)-15元(药物)=729元纯利)。每亩可建50个10平方米的池子,一亩年产量泥鳅可达6000斤,每斤价格12元,产值7.2万元。减去成本,每亩获利3.6万元以上。
网箱效益分析 每亩池塘设置50 口网箱,网箱所花费用3000 元(使用3 年,每年折300 元),每亩用种苗1000斤,每斤10元,计10000元,饲料费12000元,药物以及其他的开支750 元,每亩投入总成本约25750元。
每亩产泥鳅4000斤,每斤价格12元,总收入48000 元。减去成本,每亩获利22250元,。加上网箱外花白鲢及青虾收入更高。
二、泥鳅并不难养殖,但关键是要学好技术。听说湖南怀化市新民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养殖黄鳝、泥鳅、四大家鱼、养猪、养鸡、蚯蚓、黄粉虫,另向外提供优质的皇竹草种,公司面向全国开展生态养殖技术培训。
具体不知道这公司好不好,但公司老总上过中央台的科技苑节目,应该是非常有实力吧。
三、网箱养殖泥鳅投资一亩地的成本为25750元。
具体费用先看一个网箱的费用:一个网箱60元;需购20斤野生泥鳅,计200元;饲养4-6个月后增重4-6倍,至少可达80斤,每增重一斤花费4元饲料成本,总饲料成本即为240元,如果大量采用自己繁育的蚯蚓作饲料可降低成本20%;药物费用15元;以上共计515元。
三、高密度养殖泥鳅一平方多少条?
50条。
北方须鳅在养殖时不可过密,在水流含氧量温度等条件好的情况下,资料说高密度养殖密度大概在每平方米100-150条,水深在40-60厘米。个人认为很难达到这个量,河泥鳅不成群,一般情况不宜超过50条。
四、高密度养殖泥鳅一立方多少条?
高密度养殖泥鳅,一立方养殖数量因养殖方式、池塘条件、泥鳅大小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一立方的养殖数量可以在一百至三百条之间。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一立方最多可以养殖一万到两万条泥鳅。不过需要注意,放养密度不应过大,否则会对泥鳅的生长和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密度,以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
五、泥鳅高密度养殖每平方能养多少斤?
一般每平方投入40到50条泥鳅最好
六、泥鳅高密度养殖一立方水放多少?
1平方米(水深50-80厘米)可养殖出产5公斤左右的泥鳅。
流水养泥鳅,还是静水养。与放养密度相关。一般流水养一立方水可放苗4㎝左右即寸苗,1000∽2000尾,或3000尾。静水一般300∽500尾左右。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七、台湾泥鳅品种养殖怎样?
台湾泥鳅是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肉质细嫩鲜美,深受人们喜爱。与普通泥鳅相比,台湾泥鳅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寸苗(3-5cm)养至成鱼(15尾/斤)只需3-4个月。台湾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井水、河水、湖水、地下水、自来水都能适应,然而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对泥鳅生存和生长不利。养殖台湾泥鳅,池塘不宜过大,以5亩以内为宜。建议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在3-5万尾/亩,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泥鳅苗,可套养鳙鱼10-20尾/亩、白鲢15-30尾/亩,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爆发。
八、高密度养泥鳅方法?
高密度养殖泥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富含氧气。可以通过增加水流、增加曝气设备、定期更换水等方式来维护水质。
饲料管理: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植物和动物性饲料。在高密度养殖中,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频率,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恶化和疾病发生。
密度控制:高密度养殖需要控制泥鳅的密度,一般建议每平方米养殖200-300尾泥鳅。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泥鳅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生长和健康。
疾病防治:高密度养殖容易引发疾病传播,需要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清洁管理:定期清洗养殖池和设备,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污染和疾病传播。
总之,高密度养殖泥鳅需要综合考虑水质、饲料、密度、疾病防治和清洁管理等多个方面,才能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九、王亮 大棚高密度养泥鳅
王亮:大棚高密度养泥鳅的发展前景与技术要点
大棚高密度养泥鳅是近年来养殖业的一个新兴领域,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养殖专家王亮,他将为我们分享关于大棚高密度养泥鳅的发展前景与技术要点。
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大棚高密度养泥鳅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比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大棚养殖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节约土地:大棚养殖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实现高密度养殖,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
- 环境控制:大棚可以对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为泥鳅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 病虫害防控:大棚养殖相对封闭,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
另外,泥鳅肉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泥鳅肉质细嫩,滋味鲜美,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备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泥鳅肉的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技术要点
大棚高密度养泥鳅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点技术要点:
1. 大棚设计
大棚的设计应考虑到养殖泥鳅的生长需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合理的大棚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泥鳅的快速生长。
2. 水质管理
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是保证泥鳅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定期监测水质,保持适宜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3. 饲料供给
合理的饲料供给是确保泥鳅获得充分营养的关键。饲料成分应综合考虑泥鳅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数量要适度,避免过度投喂引起水质问题。
4. 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
大棚高密度养泥鳅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养殖项目,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要做好大棚高密度养泥鳅的养殖,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为广大养殖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十、谁知道泥鳅养殖有市场吗?
那就要看你准备养到多大的了。有两种规格:
一,是半斤以上甚至一两斤以上的,这种只有东北(冬天吃,即中国典型的冬补);韩国、日本(这俩夏天吃,是他们所谓的夏补)。这种大规格东北人即使冬补也吃不多,毕竟现在中国富了,比韩国日本都有钱了,吃的好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那边有海参,比这个高档多了),所以真正的买家还是韩国日本。虽然说韩国日本没咱中国有钱,但他们惜命,怕死,花钱抠门儿,所以对吃的东西检测得严格得要死。关键是泥鳅这玩意儿密度小了没利润,密度稍一大就多病,又是皮肤呼吸,很多药都不能用。所以抗生素农药都用得蛮多的。所以老是被韩国日本那群怕死鬼检查出来,一检查出来就出口限制,一限制这玩意儿就不值钱了!前年我去连云港赣榆(国内面积最大的泥鳅养殖基地),据当地人说已经三年亏本卖了。
二,就是60~80条一斤的规格了。这个规格现在正在升温!因为这是内销,中国人自己吃的。中国吃东西讲究首先是味道,其次才是营养。泥鳅还真是这个十公分左右的规格才最为细嫩可口。现在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都喜欢拿这个规格吃火锅。吃法虽然单一,但短时间内我感觉没有品种能代替之。这就是品种优势,密度很高,产量不算低。关键是成本低,当然利润没有其他品种高,但好在两广海南冬天也能养。而且周期短,可以作为其他养殖品种养殖间隙的一个交替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