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虾养殖田什么上水
稻虾共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养殖模式,尤其在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应用。这种养殖方式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那么,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是什么时候呢?
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
稻虾养殖田的上水期主要是在稻株幼苗期进行。一般来说,稻虾养殖田在水稻栽培的季节,即稻田的苗期,对水位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稻虾养殖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稻株幼苗期进行上水是十分关键的。
具体上水的时间可以根据养殖区域的气候、水稻生长情况以及稻虾品种的生物特性来确定。一般而言,在水稻幼苗出土的3-5天内进行上水,能够更好地促进稻虾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上水期还需注意水质及水位的调整,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稻虾的养殖。
稻虾共作的优势
稻虾共作是一种相互受益的养殖方式,通过在同一田间实现水稻与虾的共同生长,不仅能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还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首先,稻虾共作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发生。稻田中的底栖动物,如虾和鱼类,可以捕食水稻田中的蚯蚓、水蚤等有害昆虫,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这样一来,就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农田的环境质量。
其次,稻虾共作还能改善土壤质量。稻虾养殖过程中,虾类会不断挖掘土壤,促进土层通气,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供应速度,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此外,稻虾共作还能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稻虾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可作为肥料,对稻田的生态系统起到营养补充的作用。虾的活动还能增加稻田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分解。
稻虾养殖的注意事项
稻虾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选择适合稻虾共作的田块,确保稻田和虾池的合理布局和养殖密度。
- 控制水质和水位:保持适宜的水质和水位,定期检查水质,避免水污染和水位过高或过低对稻虾养殖的影响。
- 科学投喂和管理:合理控制虾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防止过度投喂或不足投喂对虾类生长的影响。另外,定期清理虾池,保持水质清洁。
- 疫病防控:定期检查虾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虾类的疾病,避免疫病传播。
总之,稻虾共作养殖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农田养殖模式,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在实施稻虾养殖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水稻生长情况和稻虾品种的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殖,确保稻虾共作的效益最大化。
二、全国稻虾养殖基地?
福娃集团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在新沟镇及相邻的周老嘴镇,流转3万亩土地,高标准整理后,建成集中连片稻虾基地。这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业主自营的稻虾基地。
三、稻虾养殖多少亩有补贴
稻虾养殖:创新农业模式的发展机遇
稻虾养殖一直以来都是农业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出,还能有效保护农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对生态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稻虾养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那么,稻虾养殖到底需要多少亩地才能获得补贴呢?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稻虾养殖补贴的面积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来确定,不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稻虾养殖的补贴面积范围在几亩到几十亩之间。
稻虾养殖的亩产收益相对较高,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农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稻虾养殖也能够降低农田面积浪费,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因此,即使亩数较少,但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稻虾养殖的补贴政策不仅对农民有利,也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稻虾养殖模式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够增加农作物和水产品的产量,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
稻虾养殖模式的核心是将稻田与虾塘有机结合,在虾塘中引入稻苗,实现虾与稻的共生。这种模式适应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资源,减少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稻虾养殖模式还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稻虾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稻米和水产品,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稻虾养殖模式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支持。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水质特点,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稻虾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推动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
稻虾养殖模式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具体的养殖方案。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养殖成本、销售渠道和风险管理等因素,以确保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稻虾养殖作为一种创新农业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稻虾养殖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田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稻虾养殖将在未来取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四、稻虾养殖施工方案?
1、稻田环沟
大多采用U型环沟,如稻田过大可采用“S”字型,增加小龙虾打洞面积(且留出收割机等机械进出的埂子),沿稻田四周沟上宽3-5,底宽1m左右,沟深0.8-1.2m,坡比为1:2以上;虾沟面积占稻田面积10%-30%左右。沟与田埂间可留出0.5-1m的平台,方便投食和下地笼
2、防逃墙
田埂四周用塑料网布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中10~20cm,上部高出田埂0.5~0.6m,每隔1.5m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布上部内侧缝上宽度为30cm左右的钙塑板形成倒挂,以防龙虾逃逸。
3、进排水、滤网:
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排水口要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并且进水管道用60目筛绢网包严实
五、稻虾养殖每亩产量多少
稻虾养殖每亩产量多少?如何提高产量?
稻虾养殖是一种高效且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已经在许多地方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它结合了稻田种植和养殖虾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产量。那么,稻虾养殖每亩产量到底有多高?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稻虾养殖每亩产量概述
稻虾养殖每亩产量是指在每一英亩(约合0.4047公顷)土地上种植水稻并养殖虾类所获得的总产量。具体的产量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品种选择、种植技术、肥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一般来说,稻虾养殖每亩产量在3000-6000公斤之间。
虾类是水稻的天然除草剂,虾和水稻互不干扰,相互促进生长。虾类在稻田中捕食杂草和害虫,帮助维持稻田的生态平衡,同时提供稻田中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这种共生关系使得稻虾养殖能够取得比传统种植和养殖更高的产量。
如何提高稻虾养殖产量?
要提高稻虾养殖的产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非常重要。优质、耐病虾类和高产量的水稻品种能够提供更大的产量潜力。通过与当地农业部门和专家合作,了解和选择适合本地养殖的虾类和稻种。
2. 农艺管理
良好的农艺管理是保证稻虾养殖产量的关键。包括良好的灌溉、合理的施肥、病虫害的控制等。稻田的灌溉要充分考虑水稻和虾类的需求,保持适宜的水位和水质。施肥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科学施肥,不仅保证水稻的营养需要,也提供充足的养分给虾类。
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稻虾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定期巡视稻田,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等综合措施,保证稻虾养殖的健康和产量。
4. 水质管理
稻虾养殖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水质的好坏。要保持稻田中的水质清洁,防止污染物的积累和扩散。定期测量水质参数,根据需要进行水质调整和净化。
5. 高效科技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稻虾养殖的产量。例如,精准的农药喷洒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的浪费,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无人机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稻田的生长情况,提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论
稻虾养殖是一种高效的农业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产量。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农艺管理和科技应用,稻虾养殖的产量可以有效提高。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稻虾养殖产量还有更大的潜力。我们相信,稻虾养殖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稻虾养殖需要申请吗?
需要。
大家知道,养殖稻虾需要办理养殖证。
养虾属于水产养殖,需要办理相关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需要先向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调查审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准,登记注册。
所以,稻虾养殖是需要申请办证。
七、稻虾养殖成本有什么?
所有的成本包括土地租金,秧苗费用,插秧费用,化肥,虾苗,饲料,水电费用和其它一些工费等,这些就是稻虾养殖成本项目。
八、稻虾养殖一般出多少虾
稻虾养殖一般出多少虾
稻虾养殖是一种集农业和水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种养模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关注和青睐。那么在稻虾养殖中,一般能够出多少虾呢?下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养殖品种的选择
稻虾养殖主要是种植稻谷以及同时养殖虾类,而虾类的品种选择对于产量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虾类有白虾、沼虾、基围虾等,这些虾类在养殖效益和出产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白虾:白虾是目前稻虾养殖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其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也有较高的产出潜力。一般情况下,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每亩土地的出虾量可达2000-3000斤左右。
沼虾:沼虾也是一种适宜稻虾养殖的品种,其生长速度较快,在养殖中产出较多。根据实际情况,一亩土地的沼虾养殖产量可以达到2500-3500斤,比白虾稍高。
基围虾:基围虾属于大型虾类,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难度较大。基围虾的产量相对较低,一亩土地每年的出虾量一般在1500-2000斤左右。
综合来看,白虾和沼虾是稻虾养殖中常用的品种,其产量和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
养殖技术的要点
除了品种选择外,稻虾养殖中的养殖技术对于虾类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种苗选择:选用优质的虾种苗是确保高产的关键。要选择健康活跃、体型均匀、无病无虫的虾种苗,并注意适应性强的品种。
水质管理:稻虾养殖中水质的管理非常重要。要保持水质清洁、富含氧气,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保持稳定的养殖环境,避免疫病的发生。
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可以提高虾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要根据虾类的生长阶段和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投喂蛋白质丰富的饵料,确保虾类获得充足的营养。
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虾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加强疫病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包括调整水质、药物治疗等,确保养殖过程中的健康稳定。
养殖成本与收益
稻虾养殖的成本与收益是农户投资与养殖的关键所在。
首先,养殖成本包括土地租赁费用、虾种苗费用、饲料费用、养殖设备费用、劳动力费用等。不同地区和种养规模的养殖成本可能有所差异,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
其次,养殖收益与养殖技术的掌握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稻虾养殖市场需求较大,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收益。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和销售渠道的建立。
综合来看,稻虾养殖的盈利能力是很有潜力的,但需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并及时了解市场情况。
总结
稻虾养殖是一项兼具农业和水产业的综合种养模式,通过选择适宜的虾种苗、科学管理水质、合理投喂饵料、做好疾病防控等,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虽然稻虾养殖中不同虾类的产量存在差异,但在合理掌握养殖技术的前提下,每亩土地的出虾量一般可达2000-3000斤左右。
因此,对于有意从事稻虾养殖的农户和投资者来说,掌握养殖技术,选择适宜的品种,并关注市场需求,可以实现稳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九、稻虾养殖农田能挖吗?
承包的土地,除基本农田外,经依法批准后,可以占用一般农田等其他农用地挖塘养虾和养藕。
十、稻虾养殖新手入门教程?
一稻虾兼作养殖技术一、
1稻田环境条件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可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施肥亲虾或虾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农家肥(猪、牛、鸡粪)00kg/亩。追施腐熟农家肥用量为50kg/亩100kg/亩。在稻田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可全程使用酵素菌虾蟹专用肥。施用前,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每次3kg/亩,每月施用3次,保持水质透明度35厘米。
二、巡查与调控水深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三、水稻栽培
1、水稻品种选择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水稻品种要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
2、稻田整地稻田整理时,田间如存有大量小龙虾,为保证小龙虾不受影响,建议采用稻田免耕抛秧技术和围埂方法。
3、施肥施足底肥,每亩施用生物有机肥40kg,严禁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氢铵等。
4、秧苗移植秧苗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条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养虾稻田宜推迟10天左右。无论是采用抛秧法还是常规栽秧,都要充分发挥宽行稀植和边坡优势技术,移植密度以30cm×15cm为宜,以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
5、水位控制稻田水位控制基本原则是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虾沟为保障,确保不伤虾。3月控制在30cm左右;4月中旬以后逐渐提高至cm;越冬期前的月份控制在30cm左右;越冬期间适当提高水位进行保温,控制在cm。
6、科学晒田晒田总体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即晒田时,使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导致环沟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
四、收获上市
1、成虾捕捞
(1)捕捞时间。第一季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第二季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2)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g/尾以上。
(3)捕捞方法。虾稻共作模式中,成虾捕捞时间至为关键,为延长小龙虾生长时间,提高小龙虾规格,提升小龙虾产品质量,一般要求小龙虾达到最佳规格后开始起捕。采用网目2.53.0cm的大网口地笼进行捕捞。开始捕捞时,不需排水,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可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再集中于虾沟中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在收虾笼时,应将捕获到的小龙虾进行挑选,将达到商品的小龙虾挑出,将幼虾马上放入稻田,并勿使幼虾挤压,避免弄伤虾体。
五、幼虾补放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4cm幼虾尾。幼虾从周边虾稻连作稻田或湖泊、沟渠中采集。挑选好的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重不超过5kg,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h(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六、亲虾留存由于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还存在着买苗难、运输成活率低等问题,为满足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我们建议在89月份成虾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应捕小留大,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亲虾。要求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