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
消化方式无外乎两种: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就是通过口腔咀嚼以及禽类肌胃的碾压等物理方法将食物颗粒变细变小的过程,化学消化就是通过消化液以及各种酶的催化反应,将大分子食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二、化学消化是什么动物的消化方式?
哺乳动物胃里含有盐酸,消化酶,是通过化学方式消化食物的。
三、动物生理消化的三种方式是?
1、机械性消化(物理消化)。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将食糜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最终将消化吸收后的饲料残渣排出体外。
2、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和植物本身的酶将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生物学消化(微生物消化)。由栖居在畜禽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的过程。
四、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
动物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生物,为保证在寒冷季节或者炎热季节自己体温的维定,在长期的进化选择中,它们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维持体温的方法。
动物利于各种方式以维持体温恒定,对它们的身体代谢稳定和平衡会起到很大作用。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体内酶的活性,使动物身体代谢减慢,从而影响它们的生命活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动物死亡。
五、怎么才能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呢?
通常饲料经过熟化(膨化)、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最主要饲料中的营养比例要平衡,只有平衡的氨基酸,猪的吸收才会好,否则受含量最低氨基酸限制,营养水平再高的饲料也吸收不好。六、饲料消化率的意义?
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由于养殖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而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也由于饲料的特性及组成而不同,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对于为养殖动物创造良好消化条件,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从而提高养殖动物产量是很有益的。
(1)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否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由于在研究中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其他饲料成分也相应改变,因而消化吸收率的变化,是由于饲料成分的影响,还是由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这给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赤筑(1956)用酪蛋白+淀粉+盐类的混合饲料投喂稚鲤,观察到蛋白质含量在10%时消化吸收率低,而蛋白质含量在20-40%时,消化吸收率没有大的差别。他认为蛋白质含量低时消化吸收率也低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内因性N成分的影响;他在另一研究中发现,蛋白质含量低时,表观消化吸收率也小,但如把内因性蛋白态N量以0.04毫克/克体重加以修正时,则与真消化吸收率大体一致,因而认为在低蛋白质含量所看到的表观消化率的降低,不是由于添加淀粉所成绩卓著起的,而是由于内因性蛋白态N所致。
麦康森研究对虾对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发现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含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水温的影响:王克行(1984)研究指出,在20-32℃水温范围内,仔虾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水温对生长速度的影响是否通过提高消化吸收率来体现?谢宝华等(1983)报道,配合饵料在不同水温25℃和30℃条件下,其消化速度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无明显不同。麦康森等(1988)用51 Cr2O3)作指标物质掺入小杂鱼、虾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消化吸收率在85.90-88.67%之间,可见水温并不明显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3)粉碎粒度的影响:用18目、40目、60目、80目、100目过筛的花生饼粉喂虾,测其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用18目过筛的花生饼粉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降至80%以下,这显然是颗粒太粗,消化液难以渗入所致;40目至100目过筛的花生饼粉,其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没有明显差异,基本在同一水平上。稻叶、获野用体重10克和100克的虹鳟研究了白色鱼粉的颗粒大小和消化率的关系,看到颗粒大,消化率差,颗粒越小,消化越好,如果太细了也就没有差别。
(4)不同干燥方法的影响:用60℃烘干、晒干和远红外烘干三种方法处理的花生饼粉喂虾,蛋白质消化率没有明显差异,在91%左右。60℃烘干者较烘干者略高;用100℃烘干者,其消化率降至88.9%。此外,还发现经过105℃烘干的花生饼粉,对虾厌食,这可能是经高温处理,使蛋白质变性,导致结构改变,不易消化所致。远红外烘干的花生饼,其氨基酸的消化率与60℃烘干者相比,苏氨酸和缬氨酸略有上升,其余氨基酸消化率差别不大。
长时间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不受消化酶作用的产物。这是因为加热处理使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糖之间产生褐变反应,此褐变反应产物消化酶难以使之分解,故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降低。
(5)消化时间的影响: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取决于受消化酶作用的时间,也与消化酶的浓度、酶作用环境的酸碱度、温度等有关。酶作用时间不同时,其消化吸收率就会发生变动。从摄饵到排泄,所需的全部消化时间,因鱼、虾的种类而不同,当再次摄饵时,消化管内含物即急剧地移动,因而消化先吃饵料的时间就缩短,消化吸收率即会下降,因此投喂饲料的间隔时间应考虑到鱼、虾摄食后在消化管内的滞留时间。
(6)添加糖类的影响:在花生饼中加入10%的蔗糖喂虾,可引起蛋白质消化率的明显下降,尤以赖氨酸下降幅度最大。在花生饼粉中加入10%的葡萄糖,除丝氨酸和谷氨酸以外,其他13种氨基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除了缬氨酸下降幅度较大外,其他都不显著,以上是麦康森(1989)研究报道的。 <br> 在饲料中添加淀粉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下降的程度,因鱼的种类而不同。赤筑(1955)用稚鲤把淀粉和蛋白质添加量作相反变动时,发现酪蛋白含量为40-20%,淀粉含量自50-70%时,其表观消化吸收率为97-95%,基本相同,但当酪蛋白含10%,而淀粉添加至80%时,其表观消化吸收率降为89%。
淡水鳗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也能很好地利用淀粉。而海水肉食性鱼类鰤鱼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当增加淀粉时,消化率下降,鰤鱼是典型的蛋白酶活性强而淀粉酶活性极弱的肉食性鱼类。由于其淀粉酶活性极弱,不能很好地分解淀粉,使淀粉呈糊状残存于肠中,妨碍了蛋白质的消化。
(7)添加维生素的影响:维生素对消化和吸收具有重大影响,如缺乏B族维生素,如缺乏维生素A和C时,可导致消化不良。维生素B6作为辅酶参加多种代谢反应,在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的速率。在饲料中加入B6,可使蛋白质的消化率从91.9%提高到93.6%;使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消化吸收率有显著提高,在日本对虾的营养研究中也证明B6是一种必不可缺的维生素。
(8)添加纤维素的影响:在饵料中添加少量纤维素时,由于纤维素可使粪便成形,并刺激肠的蠕动而促进消化,但若添加纤维素过量时,则影响到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使生长下降,并可引起粪便堵塞而死亡。不同的鱼对饲料中的纤维素和甲壳质类不消化物,其耐受量是不同的,鲤鱼等可耐受相当数量。饲料中纤维素含量大于4.5%,对虾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9)添加胰蛋白酶的影响:用胰蛋白酶处理秘鲁鱼粉,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有明显提高,对于氨基酸,除缬氨酸变化不大外,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吸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的提高是显著的。用胰蛋白酶处理花生饼,其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提高幅度更大,达95.5%,已接近鲜贝肉的消化吸收率。对于氨基酸,除蛋氨酸外,其他各种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赖氨酸提高幅度更大,其绝对值达8.8%。苏氨酸、蛋氨酸原来吸收率较低,经胰蛋白酶处理后,吸收率都达到90%以上,可见以胰蛋白酶处理,是提高饵料利用率的良好途径。
(10)添加褐藻胶的影响:褐藻胶或海带(主要为褐藻胶成分)是对虾常用的粘合剂之一。加褐藻胶的花生饼和不加褐藻胶的相比,其蛋白质消化率没有差异,除赖氨酸、缬氨酸的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外,其他氨基酸均无明显差异。能势健嗣(1964)用5%的褐藻胶粘合的饲料喂虾,蛋白质消化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用量过大或与使用氯化钙处理有关。
(11)添加游离氨基酸的影响:麦德森(1987)实验指出,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在进入职肠以前,绝大部分已被中肠腺吸收。添加游离氨基酸后,蛋白质中的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在中肠腺的消化吸收率有明显的下降。游离氨基酸不仅与结合态氨基酸不能同步吸收,而且严重影响其他必需氨基酸吸收的同步化,使氨基酸得不到平衡、互补,从而影响游离氨基酸的结合率以至整个饮料的蛋白质效率,这就是在配合饲料中直接添加游离氨基酸饲料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实验结果又表明,连续投饵组的游离赖氨酸的利用率比一次投饵组高。因为连续投饵为赖氨酸提供了和别的氨基酸同步吸收的机会,从而实现氨基酸的平衡平补作用,可见适当增加投饵次数有助于提高游离氨基酸的结合率.
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对我的启发?
畜牧生产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饲料是畜牧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占畜牧生产成本总额的70%,科学的饲料供给在养殖生产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动物营养与饲料》揭示了六大养分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及代谢的过程;讲述了从饲料原料到饲料成品的加工转化;并从技术层面分析检测养分含量,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
八、猪粪里有未消化的饲料?
有未消化的饲料有一下几种可能:
一猪粪里有未消化的饲料是消化不良,首先看猪有没有有拉稀?如果拉稀的话,就是消化不良,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
二猪粪里有未消化的饲料是营养过剩,饲料被猪不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高,适当减少饲料中的高能成分,多餐少喂。
三猪粪里有未消化的饲料是饲料过于粗糙,不利于猪的吸收,应该把猪饲料粉碎细化。
九、动物对低温或高温的适应方式?
低温喜欢躲在洞里或没有风的地方,高温喜欢去水边
十、动物营养中的饲料中某养分的消化率是怎样的?
1、不同的动物内源养分组成比例不同,这就是决定不同动物饲料配方中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例如:猪的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鸡的是蛋氨酸,它们是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非常微小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内源养分的排除理论上意味着在动物所采食的日粮中所有体内所需的物质必须全能供给,否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营养不良的病症。
2、现在在设计饲料配方时,一般是考虑的是表观消化率,当然表观消化率比较容易测定,但是在学术上应用还是真消化率比较贴近生产实践,例如:两种饲料粗蛋白都是42%,但是饲喂效果有差别,这就有可能是原料造成的,蛋白含量高不意味着真消化率就高,再比如鱼粉和羽毛粉他们的蛋白含量相当但是真消化率差距明显,在粗放的制作饲料配方时可以考虑表观消化率,但是要做细致的生产配方时候多数还是考虑真消化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