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畜牧 > 母猪到农村去网

长白母猪多久淘汰?

121 2024-03-09 15:13

一、长白母猪多久淘汰?

一般3年左右吧,产仔不行的话,就要淘汰了。

二、太湖母猪多久淘汰?

太湖母猪如果产仔十胎以上,产仔数量逐渐减少应及时淘汰,长期不发情又配不上,屡配不准的母猪该淘汰。

三、母猪几窝淘汰最好?

七八窝最好。

正常情况下生十几窝是没问题的,外来瘦肉型品种利用年限就短了,个体好的生个七八窝是行的,一般情况下大场可能是五六窝,小场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生六七窝也就基本上就都淘汰了。

当然不同的时期,你也要不同的利用,例如现在母猪这么稀缺,你很有可能利用到9胎甚至10胎,即使它的生产性能再低,你也要一直用下去。

四、淘汰母猪价格今日?

小猪仔一般都是300左右 成年猪在1000-2000,具体还要看肉质大小,公母都不一样。

五、新希望淘汰多少母猪?

新希望淘汰多少只一共淘汰了一110只母猪,这些母猪的质量非常的差,不能产仔,所以说feel淘汰,然后杀掉当老母猪肉吃。

六、2021年淘汰母猪数量?

因为母猪生产几回之后,就逐量渐的生育能力就下降了,这时候的母猪一般的情况下都背出来了,销往全国各地,2021年淘汰的母猪的数量大概在1000万头到2000万头,这就是现在的猪肉价格上涨,没有下调的原因之一,基本上可以说现在猪的生长已经出现了饱合状态。

七、淘汰后备母猪能吃吗?

淘汰后备母猪是可以吃的,因为。后备母猪没有怀孕产仔的时候是和其它育肥猪差不多,关健是淘汰以后最好的是要经过去势处理,不让其再次发情。也要经过一段时间过渡期育肥。使其基本与育肥猪一样。到出栏时候应该是基本和育肥猪一样。完全可以正常食用。

八、如何降低断奶母猪淘汰率?

选留或选购优良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应等到配种月龄和标准体况、体重,方能参加配种。做好后备母猪初次发情记录,配种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是等到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  

2、初产母猪带仔不宜过多,不要多于自身乳头数。 

3、哺乳期不宜过长,最好实施早期断奶,以21天为宜。可以在断奶后使用断奶过渡液体饲料,帮助仔猪渡过断奶关。

4、哺乳期增加一些营养较高的饲料。尤其在怀孕后期母猪料要求高营养且体积要小,调理母猪肠道吸收、提供生殖营养、免疫营养、肠道营养。 

5、断奶后最好放养、增加运动、喂青饲料,增加采食量促进恢复体况。

九、后备母猪淘汰什么原因?

后备母猪淘汰的原因:

1)后备母猪未达到合理成熟年龄就参与配种,配种日龄、体重不达标、背膘值小身体储备不足;

2)天气炎热不适宜法系种猪环境要求;

3)引进的法系猪几大病毒病全是双阴性,隔离驯化时间太短;

4)这批后备母猪配种后妊娠阶段的饲喂能量及其他营养要素达不到法系妊娠母猪的要求;

5)引进之后的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影响了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当一、二胎母猪淘汰数量与理想淘汰比例相差偏低时,会造成低胎次母猪偏多,影响猪场整体生产水平。

十、母猪多少淘汰率

母猪多少淘汰率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母猪多少淘汰率是衡量猪场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控制和降低母猪的淘汰率不仅能提高养猪效益,还能保持种猪群的优良基因。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了解影响母猪淘汰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1. 猪场环境管理

母猪的生存环境对其健康和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强调猪场的环境卫生和合理的生产管理是降低母猪淘汰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优化措施:

  • 保持充足的清洁饮水供应,防止猪只感染水源传播的疾病;
  • 定期清理猪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
  • 注意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
  • 定期消毒猪舍和器具,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合理安排猪只的运输和转场,避免造成压力和损伤;
  • 定期检查饲料、水源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避免对母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饲养管理

优质的饲养管理对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淘汰率:

  • 合理配备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 定期监测母猪的体重和体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 注意饲喂方式和时间,确保母猪的正常进食;
  • 注意饮水设施的设置和维护,保证母猪充足的饮水量;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常见疾病;
  • 合理安排配种和产仔计划,避免母猪过度生产和造成损伤。

3. 防控疾病

疾病是导致母猪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降低淘汰率并提高养殖效益。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疾病防控措施:

  • 建立健全的兽医保健制度,定期检查和诊断母猪的健康状况;
  • 及时治疗和隔离患病的母猪,避免疾病传播;
  • 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病原体污染;
  • 注意采购健康的种猪,并进行隔离和检疫;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提高疾病抵抗力;
  • 建立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疫情。

4. 遗传改良

遗传因素在母猪淘汰率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措施,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淘汰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遗传改良措施:

  • 选择健康、生产性能良好的种猪作为育种对象;
  • 进行基因检测和评估,选育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猪只;
  • 实施家系繁育,建立健全的血统记录和遗传改良体系;
  • 定期进行选配和淘汰,淘汰不符合标准的母猪;
  • 与其他养殖场合作,进行种猪交流和引进,提高遗传多样性。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猪场可以全面提升母猪的养殖效益。合理控制和降低母猪的淘汰率,不仅能够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提高种猪群的整体质量和生产力,为猪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