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繁殖期多长时间?北方适合养殖蜈蚣么?山东哪有养殖场?
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对有产卵迹象的母体应于3~4天前用直径约10厘米的无底罐头筒一一罩住,筒口用纤维板或玻璃盖好,既有效地利用了养殖面积,避免相互干扰和噬食,有利于蜈蚣在安静的环境中顺利产卵,也便于幼蜈蚣与母蜈蚣的分缸(或分池)饲养。
一般每条母体产卵20~60粒,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卵粒相互粘连在一起,如花生米大小,呈椭圆形。蜈蚣母体抱卵监护期长达43天左右,在此期间若受到惊扰,或其它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暴躁,会将正在孵化的卵块全部吞吃掉,导致孵化失败。故应绝对保持孵化池环境的安静。特别要注意的是,蜈蚣产卵前几天要停止给食,尤其在孵化过程中的40~50天内更应严格禁止喂饵,否则蜈蚣吃食时会因食物沾染在卵块或胚胎上而将卵块或胚胎一起吃掉。卵团的孵化过程较缓慢,15~16天后卵粒形成腰子形,中间始裂开,此阶段为第一次蜕皮;20天后第二次蜕皮成月牙状,初具幼虫形态;35~40天幼体进入第三次蜕皮,能在母体怀抱内上下爬动;再过5~7天,幼体表皮几丁质逐渐加厚,体色变黄褐,在母体的保护下生活,经过一个月后就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自行觅食。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蜈蚣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通络、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蜈蚣资源逐年减少,随着人们捕捉野生蜈蚣的数量的增加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每年大量出口,从而导致蜈蚣货源十分紧缺,价格逐年攀升,这就为人工养殖蜈蚣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据网上调查,山东还没有蜈蚣养殖基地.
北方的苹果树如何施肥?
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认为4-10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 12-18 ℃最适于苹果的生长,夏季平均温度在18-28 ℃最适合苹果的生长。生长期降雨量540 mm已足够用,但北方地区降雨量不均,多集中在7-8月,春季干旱,需灌水和采取保墒措施。苹果为喜光性树种,光照充足,有利于正常生长和结果,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土壤方面,苹果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土壤酸碱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PH 7.8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
需肥规律
苹果树高龄长寿,各时期对养分需求不同。幼龄期:施足磷肥,促进根系生长;初果期:若营养生长较强,应以磷肥为主,配合钾肥,少施氮肥; 盛果期:氮、磷、钾配合施用;更新衰老期:应偏施氮肥。
苹果树的年吸肥动态是: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钾为主,对磷的吸收全年比较平稳。因此,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钾肥为主,磷肥随基肥施入,以保证磷肥全年供应。根据亩产5000千克以上的果园调查,施用的复合肥其氮磷钾比例为2:1:2,一般每生产100千克果实需纯氮0.4-0.7千克,磷(P2O5)0.2-0.35千克,钾(K2O)0.4-0.7千克。比斯美10公斤。
施肥技术
1、施肥时期
基肥施用最适宜时期是秋季,即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其次是落叶至封冻前,以及春季解冻至发芽前。秋施基肥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促进根系吸收。秋季果树主要根群分布层的土壤温度比较适宜,根系生产量大,吸收机能活跃,施肥后有利于根系吸收。二是提高光合效率。秋季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光比例增加,施肥后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三是有利于贮藏养分。秋季施的肥料,有充足的时间使根系吸收运转。长期试验证明,秋季施肥至次年春芽萌发前,苹果新梢内淀粉含量、氮素含量有显著提高花芽质量好,座果增多,果实产量与品质均有提高。
苹果年周期中几次重要的施肥期:萌芽前追肥;花前追肥;花后追肥;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追肥;果实生长后期追肥;采收前后追肥。追肥施用还需因树区别对待:弱树以新梢旺长前(即春季)和秋季为主;旺长无花树提倡“两停”追肥,即春梢和秋梢停长期追肥为主,尤其注重“秋停”追肥,因其有利于均衡营养,缓和树势;结果太多的大年树应加强花芽分化期和秋季的追肥;结果很少的树应注重前期和秋季追肥;丰产稳产树应以秋季为主,可在萌芽前后(或开花前后)、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少量补充。
2、施肥量
施肥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幼龄树低于成龄大树,未结果或初结果期的树低于盛果期的树。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500-3900千克,45%(15-15-15)的果树专用肥40-50千克。花前追肥以高氮复合肥(30-10-11)为主,成年树每株用肥0.5-1.0千克,壮果肥可选用45%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或高钾型复合肥(17-6-22),一般每株用肥0.5-1.0千克。
3、施肥方法
环状沟施 适用于幼树,一般在树冠外沿20-30 cm处挖宽40-50 cm,深50-60 cm的环状沟,把有机肥与土按1:3的比例及一定数量的复合肥掺匀后填入。随树冠扩大,环状沟逐年向外扩展。
条状沟施 适于密植园 即在树的行间或株间或隔行开沟施肥,沟宽、深(同环状沟施肥一样)。
辐射状沟施 从距干50 cm处开挖成放射沟,内膛沟窄些、浅些(约20 cm深,20 cm宽),冠边缘处宽些、深些(约40 cm深,40 cm宽),每株3-6个穴,依树体大小而定。然后将有机肥、轧碎的秸杆、土(最好沙土地填充一些粘土,粘土园填一些沙或砾石)混合,根据树体大小可再向沟中追入适量化肥。
4、根外追肥
一般萌芽前喷0.5%的尿素2-3次。萌芽后到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 次,按2次尿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 7月中旬之后到落叶:按2次磷酸二氢钾与1次尿素的比例喷施,浓度为0.3-0.5% 。落叶前20天左右,喷3次0.5%的硼砂+ 0.5%的尿素。
苹果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认为4-10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 12-18 ℃最适于苹果的生长,夏季平均温度在18-28 ℃最适合苹果的生长。生长期降雨量540 mm已足够用,但北方地区降雨量不均,多集中在7-8月,春季干旱,需灌水和采取保墒措施。苹果为喜光性树种,光照充足,有利于正常生长和结果,有利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土壤方面,苹果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土壤通气不良时,根系生长受阻。土壤酸碱度(PH值)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PH 7.8以上时,易发生缺素失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