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建议或措施
需求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组成,只要提高其中任何部分,短期有效需求都会增加,但在中国私人投资永降息的方式并不特别奏效,因此历来中国都是靠政府支出(基础设施或者大的工程建设)和净出口来维持的,但在如今危机情况下,NX比往常有很大程度的萎缩,因此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应该靠个人和家庭消费和投资来支撑,因为这两部分占总需求的绝大部分,因此中国现在才有了“电气下乡”,“消费补贴”等适时政策就是要拉动消费需求。
由上可知,要治理有效需求不足,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社会总体结构上的衔接,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中间需求,而且要在经济政策上作相应的改进,从而提高需求的转化程度,以求标本兼治。
1、结构性思路
从长远来看,激活有效需求既要从调整产品结构入手,促进产销衔接,支持可能成为下一轮消费热点的住房、交通和信息等产业的发展,还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积极开发和创造中间需求。由此:
(1)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有明确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发展战略,特别是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把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加以扶持,以促进产业结构转换,提高产业政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并以此指导投资政策。
(2)在货币政策方面,在中、长期内要实行微调和预调相结合的中性货币政策,以便为结构调整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金融环境。其中,微调的关键在于加强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使现有的货币存量尽量起到刺激有效需求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调则侧重于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变动,防止货币供应一时性的突减。
2、政策性措施
作为短期性措施,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应协同配套,促进需求转化程度的提高。
(1)在财政政策方面,总的思路是促进收入向消费的转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为此,一要增加对贫困、落后地区和低收入层层的转移支付,这些居民的高消费倾向能使其收入的增加立竿见影地增加消费需求;二是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和贴息支出;三要调整税收结构,通过适应减税和“费改税”方式降低企业税负,并加强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四是适当增加国债发行,满足财政扩大支出的需要,实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置的实际效果。
(2)在货币政策方面,尽管中性币政策是中、长期的运作思路,但是,为了遏止通缩预期对有效需求的抑制作用,还得在短期内先作暂时性的适度松动,以使物价回复正常水平。可供选择的措施主要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增加再贷款发放或减少其回收,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降低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和扩大再贴现的规模等。
(3)在信贷政策方面,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下放信贷发放权,对于有市场、有效益的贷款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对于自有资金到位并具有可行性的投资项目,也要给予信贷支持。
(4)在分配政策方面,一方面,通过开征遗产税,提高税率和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等手段限制高收入居民收入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扶贫和救济支出,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进社会消费总水平的提高。
(5)在投资政策方面,对投资重点的确定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要坚持这样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提高需求的转化程度和扩大即期有效需求;二要在短期内不增加或尽量少增加供给;三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由此判断,当前应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建设、研究与开发投资、教育投资以及设备更新与改造上。
(6)在消费政策方面,应立即取消对某些消费品,如电力、汽车等所规定的各种限制性措施。
(7)在外经贸政策方面,通过提高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限制和对外商投资进口设备给予减、免税优惠等措施来降抵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
(8)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一是切实做好“治乱减负”工作,坚决制止不合理的收费、提留、摊派和集资,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这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用电器等工业品的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快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鼓励工业品“上山下乡”,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
怎样自己检验农村的地下水是否能够饮用?
一、自己没有检测设备和技术,要自己检验农村的地下水是否能够饮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打桶水让马喝,如果马爱喝就没大的问题。驴和骡子没有马敏感不过也可。
二、最好用到当地防疫站化验一下。看各种重金属含量、佛含量等各项指标是否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