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叉尾鮰食性?
叉尾鮰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成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甲壳类、小型鱼类及植物种子、碎屑等,摄食临界水温10~32℃,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食欲减弱,水温低于10℃或高于32℃停止摄食,白天常潜伏在水底不活动,夜间觅食。
二、叉尾鮰养殖?
鱼塘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塘埂坚固,不渗不漏
鱼苗下塘前先喂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以及成活率。传统方法是将鸡鸭蛋煮熟,然后取出蛋黄,用双层纱布包裹后在盆内漂洗出蛋黄水,均匀泼洒入鱼苗暂养箱内,鱼苗饱食后,可肉眼见鱼体有一条白线,方可下塘
三、叉尾鮰习性?
生殖习性斑点叉尾鲴是一种定居型鱼类,其生殖习 性有如下特点:
①繁殖本温为19〜30°C,孵化温度范围23〜 28°C;
②无论江河、湖库等天然水域,或人工池塘等静水水域, 只要水质清新,均可自行产卵孵化;
③产卵水域底质要求沙质、 砾石、硬土底等,而且必须具备产卵巢,如水下各种天然洞穴殖,产品既可鲜食,又能加工;多脂而肉味鲜美,是一种高质量 的白肉鱼类。
四、叉尾鮰生长环境?
斑点叉尾鮰属底层鱼类。幼鱼阶段活动较弱,喜集群在池水边缘摄食、活动,随鱼体长大逐渐转向水体中下层活动。斑点叉尾鮰为温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15-32℃。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6-8.9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8-7.5为最适范围,盐度适宜范围为0.1-8‰。
五、斑点叉尾鮰做法?
一、材料鮰鱼1条、莲藕1节、红薯1个、四季豆200克、甜面酱10克、海鲜酱10克、蚝油5克、番茄酱10克、酱油5克、白10克、姜5克、大葱10克、油20克、盐5克
二、做法1. 将甜面酱、 番茄酱、海鲜酱、蚝油、 酱油和少许糖调和成浓郁的酱汁;
2. 鮰鱼切成片, 加入姜片和大葱, 加入一半酱汁;
3. 带上一次性手套, 抓匀后盖上保鲜膜腌制二个小时;
4. 准备其他的原材料:四季豆、薯条和藕条;
5. 煲中放入适量的油, 将腌制过鱼里的姜片和大葱段捞出放在里面煸炒;
6. 煸炒出香味后下入准好的藕条、薯条和四季豆一起翻炒;
7. 翻炒以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8. 盖上锅盖后焖上五分钟;
9. 揭开盖, 将腌制好的鱼块码放在菜的表面上;
10. 将腌制的汁和剩余的一半调料汁都浇淋在鱼的表面;
11. 再盖上盖,焖上十分钟关火;
12. 直接端上桌, 表面上撒些小葱即可。
六、叉尾鮰怎么清理?
清理叉尾鮰(也称为河鮰)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工具和设备:清理鱼类的常用工具包括鱼刀、鱼鳞刮、剪刀和切菜板。
2. 清洗鱼身:将新鲜的叉尾鮰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污垢。
3. 剪去鱼鳍:使用剪刀剪除叉尾鮰的鱼鳍。小心操作,以免误伤自己。
4. 去除鱼鳞:使用鱼鳞刮或刀背,在鱼身表面的鳞片上轻压刮擦,从鱼头朝鱼尾的方向刮去鱼鳞。确保鱼身所有部位都被刮洗干净。
5. 剖腹取内脏:用鱼刀轻轻切开鱼腹部,从鱼头到鱼尾剖开。然后用手或鱼刀将内脏(包括内脏袋和黑色线状物)从腹腔中取出。清洗鱼腹腔,确保没有残留的内脏。
6. 去除鱼骨:将清洗干净的鱼身平放在切菜板上,用鱼刀沿着鱼骨的边缘顺次切开。将鱼身从鱼骨上剥离下来,注意保持鱼肉的完整性。
7. 去除鱼梁:仔细检查鱼身的中央区域是否有鱼梁(即沿着脊椎骨的坚硬结构)。如果有,用刀将其剔除。
8. 冲洗清洗:用清水冲洗清洗鱼身,确保没有残留物。
完成上述步骤后,您所剩下的就是清理好的叉尾鮰,可以进行烹饪或其他食用方式。请记得根据您所需的食谱进一步处理鱼肉。
七、叉尾鮰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可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养殖,但地表水往往优于地下水。最适宜其生长的温度为26-28℃,水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越冬时,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适量投喂饲料。产前培育也是很重要的,要在开春后加强投喂并精心管理,饲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来决定。
八、叉尾鮰耐寒吗?
叉尾鮰别称沟鲶、钳鱼等,为鲶形目鮰科一种大型淡水鱼类,是美国淡水渔业的主养对象。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在我国各地养殖表现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食性广,耐寒抗暑(耐受温度范围:1.0~39.3℃),抗病能力强,生长迅速,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叉尾鮰养殖方法 斑点叉尾鮰高产养殖技术。
1.养殖方式
这里介绍池塘养殖方法:池塘养殖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时斑点叉尾鮰放养密度为每亩600~800尾,搭配放养鲢鱼、鳙鱼200~300尾;混养时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鮰300~400尾。
2.鱼种规格
斑点叉尾鮰放养规格以鱼长15厘米为最好,鲢、鳙鱼等搭配鱼种以鱼重50克左右为宜。最适生长水温为13.8~35.7℃,pH值为6.0~8.9均可生长,适养盐度范围在0.1‰~8.0‰。放养规格10~15厘米的斑点叉尾鮰鱼种,饲养300天左右便可达到商品鱼规格0.75~1.20公斤。
3.饲养管理
⑴投饵料。主要投喂浮性饵料,沉水性硬颗粒饵料只占很小的比例。投饵量为鱼体重的0.75%~1.00%,投喂地点应是鱼群经常活动的地方或鱼群能够发现饵料的地方。成鱼阶段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需达30%左右,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除了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还要添加一些动物性食料,如新鲜的蚌的内脏,水蚯蚓,蛆,水生、陆生昆虫等。
⑵注意调节水质。一般要求池塘水质新鲜,有条件的地方在高温季节要经常灌注新水,以不断补充水中氧气。
鱼病防治
該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饲养密度大、水质过浓时,也会发病。其主要鱼病有:
⑴病毒性疾病。该类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呆滞,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一般在水温30℃时易发病。防治方法:灌注新水,降低水温,注重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⑵细菌性疾病。该类疾病主要是出血性腐败症。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多发于春季或初夏。防治:使用浓度为1毫克/公斤的呋喃唑酮液或土霉素溶液全池泼洒。
⑶真菌病。该类疾病主要是水霉病。症状:被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小丛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浓度为1毫克/公斤的高锰酸钾液全池泼洒,同时在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尽量不要使鱼种受伤,做到预防为主,饲养过程中少喂霉烂变质饵料,多投新鲜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清除池塘里及池塘边的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斑点叉尾鮰生长习性
斑点叉尾鮰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均能产卵于岩石突出物之下,或者淹没的树木、树桩、树根之下或河道的洞穴里,喜欢在阴暗的光线条件下集群摄食,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惯,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5~36.5℃,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溶氧3毫克/升以上较好,低子0.8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池养条件下第1年长至13~35厘米,第2年35~45厘米,第3年达45~57厘米。
斑点叉尾鮰水质要求
1、水源要求:斑点叉尾鮰育苗常用的水源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一般来讲,地下水是斑点叉尾鮰繁殖孵化的最好水源,因为地下水通常没有悬浮物、未受污染,也不存在病原菌,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相对较稳定。地表水包括溪流、江河、池塘、湖泊和水库,无污染的地表水作为水源要优于地下水。
2、水温要求:鱼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如果水温过低鱼卵孵化期就会延长,而且低温时真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卵的正常发育。如果水温太高,鱼苗畸形率就会上升,而且水温超过28℃,鱼卵和鱼苗极易患上细菌病和病毒病,因此选用孵化水温最好控制在27℃左右。
3、溶氧要求:孵化用水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除了水源进入孵化池之前要充分曝气外,孵化池中还应架设充气设施,不断充气,并且使孵化池水保持循环状态。
斑点叉尾鮰亲鱼培育
1、亲鱼选择:斑点叉尾鮰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80尾亲鱼,约150~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
2、越冬管理:斑点叉尾鮰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
3、产前培育:斑点叉尾鮰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
1、暂养管理:斑点叉尾鮰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
2、夏花培育:斑点叉尾鮰鱼苗经5~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
3、放养密度:斑点叉尾鮰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8万尾。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
4、投饵管理:斑点叉尾鮰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斑点叉尾鮰鱼种饲养
1、鱼种培育:斑点叉尾鮰的鱼种饲养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
2、放养方式:斑点叉尾鮰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
3、饵料投喂: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斑点叉尾鮰成鱼饲养
1、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主要还是池塘养殖,面积3~6亩,水深1.5~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
2、饲料配置:斑点叉尾鮰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其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中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
3、饲料投喂:斑点叉尾鮰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
4、水质管理: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
1、网箱设置:选择水质清瘦、透明度100厘米左右的水域。网箱规格为3.0*4.0*2.5米,有效深度为2米,双层敞口式结构,外层为有结网片缝制而成,网目2厘米,内层为7目的胶丝网片缝制而成,网箱内四个角各挂5千克的沙袋,网箱顶部覆盖遮阳布,留有投饲口,网箱内设有浮性饲料的投饲框。
2、鱼苗放养:网箱设置好后,于投放鱼苗前7天将网衣浸泡好。每只网箱放养21900尾,鱼种入箱前用3%食盐水浸泡5分钟,浸泡时用气泵充气,鱼种购买前已经驯食浮性膨化饲料。
3、饲料投喂:鱼种投放当天傍晚开始投喂,投喂全价颗粒料。驯食期用木棍敲打发出声响,使鱼种形成摄食条件反射。根据鱼种的生长调整饲料粒径,投饲量从最初两周10~12%过渡到6~8%,投喂次数从最初4次/日过渡到2次/日。
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视网箱,清理残饲、死鱼,发现鼠迹或摄食突然减少时,要及时提箱检查,以防逃鱼,若发现病情及时防治,若网眼堵塞则及时洗刷,保证网箱内的水体交换,并做好水温、投饲量等记录。
斑点叉尾鮰鱼病防治
1、病毒性疾病【病状】病鱼皮肤及鳍基部出血,腹部膨胀,并有淡黄色渗出液(腹水)。
鳃苍白或出血,一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如解剖检查则可以见到肌肉组织、肝、肾和脾有出血区。脾脏呈浅红色和肿大,胃膨大有粘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斑点叉尾鮰病毒性疾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2、出血性腐败症
【病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防治】使用2PPM的土霉素溶液泼洒池水。每公斤鱼每天用土霉素50毫克或每公斤鱼每天用大蒜头0.5公斤、食盐0.1公斤拌进饲料连续投喂5天。
3、爱德华氏病
【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防治】参照出血性腐败病。
4、柱状病
【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用1~3%的食盐水浴至鱼有不安状。
5、水霉病
【病状】被感染后的鱼,其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会长出或小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捕捞、产卵等操作造成的损伤或其它疾病引起的病灶通常会使水霉菌侵入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此病。
【防治】目前尚未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捕捞、运输和放种过程中尽量不要使鱼体受伤,用2%食盐水、2%小苏打洗浴10-15分钟或3%食盐水洗浴15-20分钟。
6、鱼波豆虫病
【病状】寄生于鳃部和体表。被寄生部位由于分泌过多的粘液而形成一层灰白或带有兰色的膜。有时会出现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此病,但在水温较低时危害较大。
【防治】15~25PPM福尔马林或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7、毛管虫病
【病状】寄生于鳃部,严重时鳃组织肿胀、贫血,有时腐烂。对鱼种和成鱼都能构成很大危害。
【防治】用0.7PPM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8、小瓜虫病
【病状】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全部鱼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此病有季节性,春季水温20~25℃时适宜小瓜虫病生长和繁殖。
【防治】15PPM福尔马林合剂或用生姜和辣椒熬成的汤汁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一次,1~3个疗程。
九、叉尾鮰鱼特色?
叉尾鮰鱼的特色如下:
叉尾鮰鱼学名斑点叉尾鮰,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食性杂、肉质好等优点,是大型经济淡水鱼类。叉尾鮰鱼不同地区还有沟鲶、钳鱼、河鲶、梭边鱼、回王鱼等叫法,体表无鳞,含有黏液,体侧有斑点,但当体重超过2.5kg后,斑点逐渐消失。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叉尾鮰鱼是一种外来鱼,原产于北美洲,国内在1985年从美国引进原种进行驯化,于1989年繁育成功,现在是南方地区主要的养殖品种,在广东、广西、湖北三省养殖较多。
十、叉尾鮰有毒吗?
无毒。叉尾鮰是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成鱼主要摄食水生昆虫、甲壳类、小鱼及植物种子、碎屑等,叉尾鮰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可分解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又是合成抗体最基础的物质。叉尾鮰鱼肉中富含DHA,DHA是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对提高记忆力和增强思考能力十分重要。